过了上巳节,东宫习七在萧定川大管事的陪同下,带着太子妃的人马和十来个内侍出发,肩负极其复杂的任务。很快,皇帝巡海的消息传遍神州,路线是从天津港出发上海船,途径风津城、金陵城、安东城、荔南城和粤海城等沿海城市,再从粤海城的通运河北上,经过颖都城、襄原城、广陵城、定康城、朔方城回京。
这十一城的市面上出现了千两一张的‘一程随驾票’和‘御席票’,而且每城一个行宫名额,允许当地豪商官绅以自家屋舍参与竞标,中标者可获皇帝御笔题词和皇家谢礼。既然‘住’都要竞标了,‘吃、穿、用’一样不可少,每处指定办御席的酒楼、供应御驾米粮肉菜的商家、提供帷障布幔的绸商、按礼部规制特制马车、大船等都要搞竞标,中标者可以挂个‘皇家特供’的牌子以示甄别。
虽然商家们第一次听到‘竞标’这个概念,但太子妃的慈善会影响深远,纷纷觉得也是‘价高者得’而已,没想到,这次负责采买物品的光禄寺顾掌司提出了详细的规格要求,并附有户部给出的预算,说明皇帝不欲伤及民生,户部精打细算只用这么多钱,吏部不许额外征徭役,让愿意为御驾做贡献的人们看清楚再决定是不是竞标。
豪商富绅们心中明了:不就是说皇帝没钱没人,我们可以补上嘛,没问题!
这一手堵住了御史想‘忠言直谏’的嘴,总不能说不许百姓追随,不让皇帝与民同乐吧?要拿皇帝安全做文章吧,羯夷匈奴都打垮打残了,难不成国内治安问题比外敌还厉害?再说‘战神’护国公随行,哪处宵小敢乱来?
十一城竞标如火如荼,端午节落下帷幕。
到六月年中朝廷小核时,本以为会劳民伤财大伤元气的十一城,居然税金收入翻了一倍,有更多良民自发入册,甚至很多不愿放籍的主家被告至衙门,被官府以‘私蓄奴婢’为由,判了重额罚金,并勒令遣散超额奴仆。
这些案子让刑部本次小核的考评都是优,乐坏了武尚书。
顾辞好奇地问老公,“这个用多少奴仆还有数量限制?”
“太宗定的规矩,‘列王公主二百人,三品百人,七品三十人,七品下及民十人,年五十以上,十岁以下,不在数中’,官奴不受此限。”
“……那岂不是超过太多了?”
一品护国公加上长公主的定额也就三百,清颐院哪止三百人!
“你打算怎么办?”袁懿逗她。
“……能不能把不在府里的都签成雇工?”
“不怕泄密?”
仔细思考一会,顾辞有些不确定地说,“有很深的利益关系,泄密与有没有身契关系不大了吧?而且所有带技术的产业里,我都要求流水线作业,除了少数几人,没人能知晓全部的生产秘密。”
自从把产业弄成股份制后,顾辞就把下面人的身契都给他们自己了,但他们是不是入册为齐民却没过问。好处是他们的孩子都能作为良民入学,坏处好像庆叔没报给她,所以她也不知道行不行。她只能对管理制度指手画脚,真的实在不擅长驭人之术。
袁懿笑着没说话,这种小事他来处理就好。想来被罚金刺激的很多人家会自愿遣散奴婢或者转签雇工。
***********************
皇帝要求万寿当天在琅琊城的琅琊台过生日,所以八月初出行。六月底的考成小核一过,随行名单就定下了。陪玩的一批人,比如毓仪和太后;去干活的一批人,类似顾翮这种负责安防的苦孩子;撑面子的一批人,顾尧、萧律必不可少。然后是一大批军士,在见识过五率府的军容军姿后,皇帝笑纳了五百人,御林军反而退下去守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