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后,邓尼茨才转口提到正事,他知道李孔荣为什么而来的。
“李,我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遵守承诺将训练艇派往弗伦斯堡,”邓尼茨只是将咖啡放下,然后再道:“但是,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承诺。”
李孔荣也无心喝茶,他需要邓尼茨的答复。听到他严肃的神情下吐出‘遵守承诺’这四个字,李孔荣全身都是一轻,他裂开嘴笑道:“请说,只要我能做到。”
“我希望你能保守我们之间的一切秘密。”邓尼茨道。“比如直布罗陀和潜艇通气管之类……”
“当然!”李孔荣毫不犹豫的点头,“中国没有可能建设一支伟大的潜艇部队,我所有的期望和抱负都寄托在德意志潜艇舰队身上,我不可能会把她的秘密透露给别的什么人。我希望她能让一切低估潜艇的人从此知道她的威力和价值。我甚至……”
真真假假的激动中,李孔荣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东西,这是一艘木制的船模,他记忆中的XXI型潜艇。这个船模一拿出,邓尼茨的目光就仅仅盯了过来。
“这是我设计的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潜艇,它不再安装甲板炮,艇身流线型以去除一切阻力。因为加大了电池容量,它的水下续航里程在每小时五节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三百四十海里,并且速度超过十七节。一旦电池用完,它也不需要上浮,只要升起通气管以五节左右的低速航行即可充电,无线电指令也可以通过拖曳的电信浮标收发……”
李孔荣向邓尼茨介绍着他所‘构想’的新潜艇,一说就是半个小时。从他手上接过那个粗糙的船模,邓尼茨道:“你还是担心携带无线电探测器的飞机会击毁潜艇?”
“是的。我最近看了不少美国人的文章,还有专利局的一些专利,已经有人用无线电探测过水面舰艇,甚至还有一种船舶防撞器。上一次大战之前,飞机仅仅是运动工具,但在大战快结束的时候,飞机已经能击沉舰艇了。由此可见战争中技术的进步是非凡的,在飞机和潜艇的对抗中,飞机将处于越来越有利的位置。潜艇只有变成真正的潜艇,才能在以后的战争减少损失。”
最开始的时候,邓尼茨对李孔荣所说的雷达将信将疑,可依靠的军事情报局的消息,他终于知道国内的GEMA公司在1935年夏天就研发出一种可以探测海面船只的无线电探测器。虽然那东西巨大无比,可谁能保证这东西不能变小最终装上轰炸机呢?
“非常谢谢你,李。”邓尼茨难得带着笑容向李孔荣说谢谢。“我越来越希望你能来德国海军服役,可惜,这暂时不可能。”
邓尼茨的‘不可能’让李孔荣放下了心,他道,“即使我能驾驶潜艇回国与日本海军作战,我也会与你保持联系。上校先生,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舰队司令,我完全相信这一点,历史最终也会证明这一点。”
“所有愿意为国捐躯的人都是伟大的。”邓尼茨不接李孔荣的高帽,他提到了另外一个话题,“李,就如你所了解的到的,情况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会按照我的承诺派出训练艇,可如果收到国防部直接撤回训练艇的命令,我将不得不照按命令行事……”
邓尼茨最后的提醒让李孔荣的兴奋之火顿时熄灭,冒出团团白烟。在回去的路上他一直在想邓尼茨的这句话,‘如果收到国防部直接撤回训练艇的命令……’,是国防部而不是海军部,现在国防部长是希特勒的傀儡,这等于说纳粹或者日本人一旦发现自己在训练艇上训练,训练艇就有被被撤回的可能。
“汉盛老弟,情况如何?”回到柏林大使馆,程天放见到他有气无力的问——经过上一个星期的焦头烂额后,他已经坐以待毙了。
“没有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