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上下,人人称颂。飞石毙酋首,携众守襄阳,何等意气飞扬。两百年后可也终究落得个子孙不孝,香火断绝,只剩下古墓想着两百年后的来客诉说着沧桑。林镇南立志习武是为了家族存续,来到这里是为了家族的兴旺。林镇南明白,习练普通的武学也有人可卓然成家,但是林家并不是安稳无忧,林家需要的,至少是要在十年内出现一个足以保护家人的一流高手。于是林镇南选择万里跋涉来到这里,但是到如今,武学秘笈到手,他却觉得,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些书本死物,而是古墓留下来的家族历史。
所有的古今兴废都可以从古墓杨氏家族的故事中看到一些端倪,始祖英雄无双,为后人制定守则留下遗训,以保证后人不会犯可以导致家族覆灭的大错,终于有一代会出现一个英聪盖世的继承人,出于突破规则的本能,或者出于建立功业的渴望,终于把自己和家族推入了不可逆转的困境,最后或族灭,或郁郁身死。
林镇南到达终南山这一年是十三岁,用皇明的说法“十月怀胎,也算一周”,就是十四岁。时值江湖纷乱,华山内讧,西北江湖失序,林镇南初入江湖却是在山中,倒也没有当即陷入什么乱局。甘伯一直行走在南方,打过仗,混迹过江湖市井,却没有真正介入过这么大规模的武林争斗,因此主仆二人懵懂间并不知道他们避开了多么大的一场乱子。后来出山,二人的最后这一年山外的情形也不禁大是庆幸。
拾捡整理古墓遗物和武功秘籍,让林镇南和甘伯大开眼界,同时主仆二人也对此次不成功的拜师经历自有一番看法。林镇南和甘伯虽未从林远图那里习得更多更高的武学,可他家来历是皇宫,当年的大和尚不知道自己功深几何,学问多高,挠出了后来的手尾,林远图未曾学武,靠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竟然可以糊弄到华山耆老,不可不说二人所知并不比古墓杨家的绝学功法更低,可以提起的只不过是见知略窄,不能比名门大派有系统的培养门人弟子之法。
林镇南与甘伯二人经远图公同意,来终南山寻古墓拜师,一则为家族寻一门武林中的靠山势力,二则古墓隐世符合家中不愿林镇南介入武林纷争的意图,三则习武强身,寻一门不比《葵花宝典》低的绝学作为家族传承。这三则中,首要的是寻势力依靠,这是不作为的作为,也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办成,那该如何?是重新寻找名门大派求拜师门,还是就此居住下来习练武学,自成一路呢。后者显然更难,可这主仆二人都非常人,林镇南更是谨记武林多是非,在自己强大前被动卷入那可真是身不由己,与自己为家族安稳而远来千里的初衷不合。
这天,古老头之前所居之处门前,树根所制的茶台三尺见方,上搁两个木杯,茶香飘起。正是林镇南和甘伯二人已经定居此处,打算根据绝学典籍修习法门,自成一家,以后回到福州进可以入武林立威护持家族,退可以安身立命退隐江湖不牵他人因果。
林镇南宿慧在身,习观法有年,精神坚固,懵傻十载,无思无虑,体质纯净。这次所得练气术中有当年五绝对武功高深后如何更进一步以及修炼气势,琢磨精神的法门,完全可以指导林镇南进一步修炼精神,甚至比观法更进一步可以应用于武学争斗。杨家流传下来的还有《九阴真经》《先天功》等高明道家练气术,武学功法中最难得的易筋锻骨的篇章正是这两篇法门傲视当年之处,这样的功法足可以使得林镇南筋骨更强,更适合练功,用修道士的话说就是“先天之气保留更多”,用武学大家的话说就是“根骨高绝,资质极好”,用医家的话说就是“营卫之气厚重,百病难沾”。
甘伯岁数其实还不算很大,只是从军早年落了暗伤,此生也不奢望成为大高手,此处所得养身之法甚多,有练气导引也有医方饵药,足可以让甘伯延年益寿。另外古墓各种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