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临安不夜侯 > 第625章 假日泡汤

第625章 假日泡汤(2 / 5)

兵马,为何不派监军?”

“呃……”

“将领统兵作战,当以监军监督之,记录功过、控制兵权,防止叛逃与作乱,此乃古制。

从春秋战国时候就有的制度,大王为何擅自更改?”

“事起仓促,兵贵神速,一旦拖延久了,恐夺回失地便更加困难。

所以一时之间,来不及委派监军。”

史浩厉声道:“大军开拔,与一人独骑,那行军速度的区别,老夫哪怕只是一个读书人,也是明白的。

莫说大军尚未开拔,就算已经出发,大王此时委派监军,也未为迟也。”

监军制度确实是古制,也确实是从春秋战国时候就有的制度。

只不过,它的积极作用的一面,我们很少有人提到。

因为顺理成章、本该如此的事情,实在没有必要浪费笔墨。

但凡记下来大书特书的都是教训。

就像我们看史书上,打胜仗通常就是只言片语,打败仗那就连篇累牍,完全就是一篇“战役复盘”和“战后总结”。

因之我们看到的关于监军的记载,通常都是只有负面作用,完全没有正面用处。

可是如果真是如此,这种制度又怎么可能从春秋战国一直传下来。

其实在很多时候,监军是能起到正面作用的。

除了监督军队,提防叛乱,他还掌握着赏功罚过,直达天听的特权。

这就可以激励士气,督促将士用命。

他是天子遣派,事了之后就要拍拍屁股回中枢,和主帅不存在利益冲突。

相反,在后勤补给、友军配合、地方协助等各个方面,将领未必擅长沟通和协调。

但是有个比他更有面子的监军出马,那就容易多了。

所有但凡监军起了坏作用的,都是监军的权力被放大,可以直接插手军事。

而且这个监军对自己的能力全无自知,也真的动用了这项权力的时候。

这一战,如果吃了败仗,晋王监国期间的诸般动作,都会被人牵强附会地扯出来,做为弹劾他造成了这一后果的证据。

但是被弹劾,赵璩是不在乎的。

大不了回去做个闲散王爷呗,他本来也不爱管事。

他之所爱,唯醇……美人美人耳。

只是,如果吃了败仗,很可能会影响到皇兄的改革大计,这是赵璩为之担心的。

而宋朝时候,又恰是监军权力太大的时候。

偏偏那些文官监军又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总喜欢越过将领,去直接干涉具体行动。

在赵璩看来,这群混蛋不自知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还是他们虽然瞧不起武人,却渴望能获得战功。

那可是彪炳史册的无上荣耀,尤其是由一个文人来完成。

所以你说他想打胜仗么?他想,他甚至比那位主帅还要想。

可问题是他干出来的那些事儿,却尽是些混账事。

所以,赵璩确实是利用紧急出兵的机会,故意漏过了这一环节。

当时“偏殿议政”,当场拍板,当场下令,众宰执也没反应过来。

等到军令正式发布,他们才发现赵璩的“一切从简”,简去了太多的东西。

关于帅臣的问题,他们也不想太深究了。

因为这也是官家军制改革的一个部分,只是正在推行当中。

那就是虽然仍由宰执们公推,天子点选,但兵事须由武将统军,公推也是只能推武将,这已是未来必须施行的一点。

包括监军制度,其实也在拟定之中,以后是要对监军进行一定的限制的。

但是再怎么限制,纵然不能直接插手军事行动,那也是文官套在武将头上的一个箍儿。

这个箍儿不能摘,永远也不能摘。

昔日短短五十三年里,中原大地便更迭了五代十国,走马灯似的轮换了十五个皇

最新小说: 千秋之改 圣心双雄 大明:家妻上将军 寒门枭主 异域之星球领主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明渣的逆袭 袁术:我真不是大汉忠臣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