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朝廷规定正式派发盐引的最后期限,仅剩短短半个月,楚昊深感压力巨大。大夏和以往朝廷一样,将盐类售卖紧紧抓在手中。而弘业帝对私盐贩子的惩罚,与他对贪官的处置一样严厉,一经发现,轻则杀头,重则族灭。因此,除了一些没有牵挂的亡命之徒外,极少出现私盐贩售。至于官盐售卖,朝廷采取的是凭盐引取盐方式,每年九月二十日向盐商派发盐引,凭引取盐。按照规定,每引可从官方盐场取盐四百斤,折银五两。可盐商卖给百姓时,每斤至少提价三十文,由此可见,其中利润之巨。也因此,每年各地盐商为了争取更多盐引,可谓手段尽出。而负责此事的户部司郎中,则无比头痛。毕竟,哪一个前来领取盐引的,背后没有可怕的靠山。尤其是江南那些世家门阀,那才是最难料理的。弘业帝虽然成功在江南立国,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江南各大世家在背后支持,哪能如此顺利?因此,弘业帝登基之后,世家弟子遍布朝野,争相分食胜利果实。而大夏境内最大的一批盐商,正是来自于那些世家大族。这种情况下,试问哪个户部司郎中敢得罪他们?最难办的是,无论盐引份额如何分配,都难免引起这些世家的不满。结果历任这个职位的官员,几乎都没有善终。弘业三年,曾经有官员提出建议,提高盐引售价,让各大盐商自行竞争。可惜施行到中途,就不得不取消了。没办法,不但盐商们拒绝接受,就连百姓同样怨声载道。盐引提价,为了利润,盐商自然随之提价,百姓们如何买得起?结果就在那半年时间里,私盐贩子空前骤增,弘业帝屠刀高举,杀得人头滚滚,最终取消了盐价提价政策。翻看往年账册档案,楚昊对此心知肚明,头疼无比。不说地方官员,仅朝中六部,几乎全部被各大世家把持。事关民生大计的户部尚书一职,还是弘业帝与世家达成妥协,方才勉强掌握在手中。楚昊接手此事,同样面临历任郎中的难题,偏向谁都会得罪其他人,得罪谁,都别想继续在朝中混下去。一连三天过去,楚昊仍然没有头绪。手里握着一百万盐引,却只能茫然四顾。咬了咬牙,上朝时本打算以能力不足为由,向弘业帝直接请辞。可让他惶恐的是,弘业帝头上那条框框,居然和他上次想辞官时的内容完全一样!【快辞官吧!朕就有理由直接帮你净身了!】看着弘业帝那期盼的眼神,楚昊顿感下身冷风嗖嗖。麻麻的!实在想不通,弘业帝为何突然间对他敌意这么大。上辈子挖了老成家祖坟了?以至于弘业帝父子都和他不对付!户部司衙署里,楚昊木然呆坐。回想到弘业帝那毒蛇一样的眼神,楚昊更加绝望。很显然,盐引一事处理的难度,弘业帝心知肚明。可他不但把差事交给自己,居然还盼着他主动辞官,趁机阉了他!“弘业帝,成谨,成殷,吕不凡,谢友华,还有衙署外面排队的各大盐商……”掰着手指数了数,楚昊欲哭无泪。不是一般的难办哪!弘业帝曾经提过,有难处可以找上司请教。吕不凡被他直接略过。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柳长庚身上了。毕竟是尚书,经验丰富,而且对他这个弟子是真的很关怀。然而,当他走近柳长庚办公之地外面时,立马停下脚步。此时的柳长庚,居然比他表现的还愁苦!是了。陛下把历阳郡赈灾一事交给老师,老师如今的负担不比他轻松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