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厚厚的木板。
但他的目光似乎能穿透过去,看到外面,看到远方被夜色笼罩的山脉,以及那一个巨湖。
洞庭湖!
许珺应该早到了洞庭湖那边吧,不知是否和许念娘汇合上了。
对于那一位神秘兮兮的未来岳父,陈三郎倒有微词:既然答应女儿和自己定亲了,后面为何又叫女儿走?
坑女婿啊!
陈三郎觉得,见到许念娘,有必要好好谈一谈。
一夜无事,第二天清晨起来,走到甲板上,抬头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天际徐徐升起,煞为壮观。万道光芒蓬发,将一江水映照得美艳,日出江花红胜火。
和他一般,跑到甲板上观赏日出景色的人不少。
这一艘船,运着货物,也搭载着上百名旅客。其中一部分,是在南阳府上的船,一部分则是沿途上来的。
“道远,早!”
一个士子走上甲板,他年约三旬,头发梳理得整齐,浓眉,一双眼睛常常眯着看人,这是有近视的缘故。
读书人日夜攻读经义,虽然坐得端正,保持足够距离,但用眼多了,难免近视。
楚云羽,来自建德府的举子。
在扬州鹿鸣宴的时候,他便和陈三郎照过面,只是当时寒暄了两句,并无多少交集。
这次奔赴京城考会试,双方碰巧遇上,却是缘分。
与楚云羽一起同行的,还有他的好友,同样来自建德府的“柳清辉”。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他是个苦读诗书的家伙,每天书卷不离手,出门也好,上茅厕也好,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会在桌上摆一卷书,吃一口饭,读一行书。
如斯专注,简直和传说中的“书痴”有得一比了。
为此,柳清辉闹过一些笑话。未考取功名之前,在家乡里头被不少人嗤笑过。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今科一考中举,衣锦还乡,过往因为爱读书而闹出的糗事,在乡亲们的口中立刻变成了雅事。
虽然考取了功名,但他苦读诗书的本心毫不改变。在船上的时候,依然书不离手,思路常跳脱,这边和人说话,那边突然间想到了某一段经义,就会摇头晃脑地念叨出来。
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天,陈三郎亲身与他接触过,深有体会。
眼下见着楚云羽一个人,没有见到柳清辉上来,陈三郎便打趣道:“云羽,清辉又蹲茅厕去了?”
楚云羽面露苦笑:“每天一蹲,风雨不改。”
其实这个不算什么,关键是柳清辉每次都捧着书卷进去,一看入神,每次不蹲半个时辰绝不会出来。有时候蹲着蹲着,连大便都忘记拉着;又或者,忘记擦屁股就提着裤子出来……
这是个真正爱书如命的人,绝对能称之为“痴”。
陈三郎与楚云羽站在甲板上,说些闲话。
“咦,清辉出来了。”
楚云羽说道。
陈三郎望过去,果然见到一个衣着简朴,手里拿着一卷书低头在看的士子,正是柳清辉招牌式的出场姿态。
他看得痴迷,没有看路,一不注意就和一个人撞上了。
那人却也知道柳清辉,呵呵一笑:“柳相公,你真是太用功了,怪不得能中举,佩服,佩服。”
柳清辉恍然醒觉,脸上带着羞涩的歉意,看上去,像个大男孩似的,有点可爱。不过他年纪也不大,今年二十五岁而已。
“清辉,这边来。”
楚云羽叫道。
柳清辉就走过去,拱手做礼:“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