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唐朝工科生 > 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

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2 / 3)

完美地从世家进化成“耕读传家”,这时候,就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至于贵族……反正大部分贵族都是士大夫的家犬。

十万亩地,肯定不止沧州了。这得冀州瀛州一起来,十万亩放长安洛阳附近,那根本不算什么,大贵族随便搞搞就是几万亩地,连地里刨食的泥腿子一起打包,还不带重样的。

而且只要没饿死人,保证皇帝还得赏他们一顿。

然而河北道嘛,就有点微妙了。突厥灭了还没多久,之前还是不是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部落捞过界。几千人的部落,跟做贼一样的……其实也就是做贼,都不带抢的,就是偷,偷了就跑。搞的河北道欲罢不能,又不能让张公谨直接进来,所以幽州附近的收益还是很矬的。

沧州就更蛋疼了,抢劫业发达不说,州府劳动力是净出口。全特么跑河南道或者幽州讨生活,前者是投奔亲戚种地,后者是自力更生无本生意,尤其是还出了个独臂大侠林轻侠,那就更加行业发达产业兴盛。

总之,蒙脸的黑麻布和砍人的尖头刀,沧州需求量很大。

然后又因为可耕地面积少,黄河一发大水,上游根据朝廷中央的决定,就泄洪,往下游排便……排水。

于是沧州就无奈打出GG思密达。

这就是沧州,残破贫穷混乱没前途。薛大鼎管理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而短短两三年,就能够让盗匪行业的业务量减少,抢劫业务萎缩,老薛还是有一套的。他说他年轻时候能仗剑高歌,老张还真没觉得他吹牛逼。

年轻时候不是大侠的人,怎么可能镇得住沧州这盗贼横行的地界儿?

张操之途径这等风水宝地,光安保人员就占了三分之一,路上一些要紧的山头,坦叔带着张绿水早就帮忙打点好了,要不然,光夜里防着那帮眼红的发绿的山大王,就得耗尽心力。

“田亩不需多,种桑一事。乃是个长久事体,若是桑农能从中获利,自可因势利导。”

薛大鼎抚须点头:“沧州走渤海,东去百济新罗。若有丝麻,着实能得暴利。”

“百济多有后嗣于东瀛为君臣,东瀛金银丰产之地,其利多中转于百济新罗。若舟船漂洋过海直抵百济。当满载而归。”

其实张德很清楚,这时候真正赚头大的,还并不是丝绸。而是人口,河北道大族买卖人口风气极为凶残,中央朝廷从隋文帝开始就不断地禁制,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世家在他们的老巢,就是国中之国。朝廷法令戛然而止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再一个,新罗少女和靺鞨苦力,一个适合伺候达官贵人甚至活跃经济发达城市的服务业,另外一个,则是很多大贵族封地的矿业开采重要组成部分。

拿突厥人过来挖矿,并不是老疯狗李思摩的新发明,只是他做的更加凶残罢了。

然后就是奇珍异宝。比如珊瑚比如珍珠比如金银,然后像人参虽然现在还没有普及但也开始用了。再有就是牛羊牲口以及各种野生动物,这些都是小规模贸易非常活跃的物资。

一老一少,都很有默契没有提贩卖人口这事儿。毕竟,对老薛来说,这实在是有损朝廷一地主官的威严,更让河东薛氏的名声,染上了小黑点儿。至于老张,他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他相信几千年后肯定人人平等。但这种想法和他现在的行径。有着现实冲突,所以,他得假装不懂……

总之,有个当不了大官然后被大官玩的叫爸爸的人。给人生写了四个字的总结:难得糊涂。

“对了大郎,蓟州玉田县令侯玄辰。汝与他有旧?”

“侯玄辰出自豳州一脉,侯尚书同宗。吾欲在幽州蓟州做事,总是要结识一番。”

最新小说: 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亮剑:老李要枪不要!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中世纪崛起 娇妻乖乖,慕总为她折腰为她疯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