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赵云 > 第九十六章 良莠不齐赵家人

第九十六章 良莠不齐赵家人(2 / 3)

其间一个茶铺,是赵家从前的部曲开的,尽管没有上族谱,但人家当年可是为赵家立下过汗马功劳,没有人敢在此处惹事儿。

如今的大汉天灾人祸,各地官员不少是花钱捐官,上任后大肆老钱,让普通的自耕农不断破产,宁愿土地荒着背井离乡逃荒讨饭,也不愿把自己和家人送到世家豪族手中盘剥。

秦统一后,使黔首自实田,遂系田亩于户籍。汉代定户律,各地八月“案户比民”,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收人口税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据。

户籍这时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

汉户籍三年一造,谓之“大比”,并三年上计一次;每年征赋前的校核谓之“小案比”,属经常性登记统计。

自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推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以保证征粮和抓丁,至秦国时达到一个完善的状态。商鞅的保甲连坐法,已经决定了普通民众没有随意迁徙的权利。

没有许可随意离开住地的民众,被认为是脱籍,是严重的大罪。到后来,也有专门的名词来定义这样不受官府户籍管辖的民户,叫“流民”。

而且普通的老百姓没有马车代步,根本就流浪不远,像真定城的流民人群,主要是附近县份上的。

可以说,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官逼民反,老百姓确实活不下去了。黄巾起义的根源,就在于汉庭的腐败。

这些流浪者在真定,还是比较守规矩的,除了极个别的懒汉,都能在城里找到短工。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些民间艺人经常在茶铺酒肆唱小曲儿,靠着别人的打赏过日子。

这个茶铺没有名字,门前布幡上就一个大大的云体字“茶”,生日常常爆满。

尽管因为冬天到了,来真定的客商少了,这茶铺上座率还是有七成上下,其间一对艺人正在一桌旁演唱不知道是谁改编的赵云的诗《游子吟》。

这桌客人是今年最后一次在真定露面,马上就要回老家过年。

诗句简单,谱曲也不复杂,小姑娘就在那里一遍又一遍地唱,客人似是听得痴了。他想念家乡的父母,贤惠的妻子和刚会走路的麟儿,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到我们那桌去唱,”一个小厮趾高气扬的走了过来:“穷酸你没意见吧?”

客商悚然一惊,抹去眼泪,看到对方哪怕是一个下人,身上颇为考究,一口纯正的真定话,估计是本地人。

“拿去吧,我也要回家了。”他从袖子里掏出一金递给爷孙。

下人有些贪婪地看着桌子上的钱,盯着小姑娘看了一眼,心里暗赞自家公子好眼力,隔着这么远都能发现美女。

爷孙惴惴不安地跟着他,到了一个卡座前。

“坐吧,你们累了,先别唱,喝口水再说。”那公子看上去面目清秀,就是眼圈有些发青,声音显得比较尖细。

“谢公子,小老儿和孙女就是劳碌命,你想听什么小曲儿,只要老汉和菊儿会的,必定会尽力给你唱好。”老头伛偻着腰,把琴摆放在茶几上。

那把琴看上去有些年头,他本身就是一个世家的琴师,因为得到主家的赏识,最后出籍。回到老家生儿育女,尽管清贫至少不是别人的奴仆。

“原来你叫菊儿?”公子饶有深意地看了小姑娘一眼:“听口音是下曲阳那一代的吧。”

“公子好耳力,”老头悚然一惊,面前这个小青年明显酒色过度,却并不是草包:“愚爷孙正是下曲阳窦家亭人。”

“老头,实话告诉你,”那下人嘿嘿笑道:“你知道面前是谁吗?这

最新小说: 亮剑:老李要枪不要!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家妻上将军 娇妻乖乖,慕总为她折腰为她疯 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中世纪崛起 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