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赵云 > 十常侍得宠之谜

十常侍得宠之谜(1 / 2)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

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

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

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上交保护费,一律罢免官职。

就算是皇甫嵩、朱隽等一方诸侯不交钱,也照样罢他们的官。

十常侍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但很奇怪,汉灵帝却对他们非常信任,视之为忠臣,更不会舍得杀掉十常侍了。

他们究竟有什么本事,让汉灵帝如此信任他们,就算是有人当面揭穿,灵帝也信之不疑?

当朝政日坏,百姓愁苦,长沙的区星率领民众反叛;渔阳的张举、张纯造反,张举还称天子,张纯也不赖,做大将军。

当下面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十常侍都把这些走着隐瞒起来,并不汇报给汉灵帝。

于是,当汉灵帝在宫中和众人宴饮的时候,谏议大夫刘陶跑到汉灵帝身前放声大哭。灵帝心里有点窝火,自己正高兴,真是败兴!

但还是压住火气,问刘陶为何大哭。

刘陶就说:“天下危在旦夕,陛下怎么还能够和太监在一起喝酒取乐呢?”

自古以来,文人都喜欢夸大其词,一如现在网间诸多文字。

作为谏议大夫,玩弄文词是基本功,可这个刘陶还不过关。

虽然说忠义可嘉,但要长期抗战,还得先保住性命再说。

开口就是天下危在旦夕,置汉灵帝于何地?不就是当面批评灵帝混蛋,就是他害的吗?难怪灵帝生气。

灵帝说:“天下承平日久,有何危急?”

看灵帝语气,有些质疑,有些反问,但还没有想治刘陶的罪。

灵帝知道天下纷乱吗?应该不知道。

一方面是十常侍有意隐瞒各地奏报,另一方面是作为天子的汉灵帝自己,自视甚高,根本不会觉得自己的统治会有什么问题。

十常侍经常歌功颂德,隐瞒真相,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一个原因。

刘陶说:“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

他虽然耿直,但是不笨,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可能冲撞了汉灵帝,急忙明确自己矛头所刺的方向: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

既然是十常侍的问题,那吾皇依旧圣明!而朝廷正人皆去,是告诉汉灵帝,有这种看法的并非一人,而是众臣的公议。

十常侍和朝中大臣关系一向很僵,从汉桓帝时期开始,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就想铲除他们,而后面的皇甫嵩、朱隽等人对十常侍意见都很大。

一旦汉灵帝询问一些宰辅大臣的意见,马上可以得到验证。

于是十常侍不等汉灵帝询问,首先跪下来,但并非请罪,而是倒打一耙,攻为守。

“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

言罢痛哭。面对朝廷大臣的攻击,十常侍表示这些不过是朝廷大臣和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

一向强势的十常侍,在汉灵帝的面前却总是扮演着弱者的角色。

并且官员们最看重的无非是官位和财富,既然大臣抨击十常侍卖官害民,那我们情愿辞官归乡,捐出所有财产!

十常侍很高明,历来

最新小说: 中世纪崛起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亮剑:老李要枪不要! 娇妻乖乖,慕总为她折腰为她疯 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