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气地喊着自己正在眉头紧皱的娘亲,年纪小小的她不懂事,但分的清喜怒哀乐。
哲哲先是一愣,看着粉雕玉琢的女儿,挤出一丝笑容,然后又想起了那封信上的内容,熟悉到骨子里的字迹,熟悉到骨子里的语气,还有绝情到骨子里的要字句。
“我自己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搭上这几个女儿?”
哲哲突然之间变得有些怨恨,她知道自己一走,这几个女儿以后也只是落得像自己一样的下场,甚至比自己还惨,但是她不介意,作为人妇,这是应该的,而这样也远远要比把几个女儿送去不知名的宁夏要强。
为什么?为什么还要三个女儿,就是因为自己没生儿子吗?
哲哲突然觉得,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管干什么,时间都已经不多了。
至于为什么会要将她送过去,哲哲没有想过,她只知道,那个男人很绝情,这就够了。
...........
多尔衮虽然在前线,形势也不是很好,粮食不怎么够吃,但心情却着实不错。
哲哲会去宁夏的,他很淡定,退一步讲,就算不去于他也没什么坏处。
自家事他自己清楚,哲哲是联系科尔沁和后金的纽带不错,但一切只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如果后金不行了,这次的事情将是科尔沁翻脸的最好时机。他现在反而有些庆幸这个决定落不到他头上。
后金他还没能完全掌握,皇太极这个王也不是白当的,这次要不是打着围魏救赵的幌子他没有可能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而今后,后金的局势该大大变化一番了吧,头疼的是皇太极回来的话可有些麻烦......
多尔衮正想着,突然之间有些恍惚,他每天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
......
崇祯对于宁致远派人贴身守在皇太极什么视而不见是一回事,但是心里是很不给劲的。
虽然和他打了打了声招呼,虽然对于皇太极的妻女他不感兴趣......就姑且当宁致远实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东北的战况还在僵持,祖大寿洪承畴在松山没被多尔衮攻克,也没有后退,还是比较和合崇祯的心意的,现在是谈判的时候,这就是底气。
再说谈判,崇祯这是第一次遇见这么正式的规格,平日里在朝堂之上和那些官员扯皮倒是没少做,从多尔衮这次同意谈判的举动和崇祯自己收到关于东北的消息崇祯隐约知道多尔衮现在的日子不好过,缺粮而且内部还不稳,但是......怎奈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国库和内库就从来没有充实过,秋收刚过就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所以还得谈判,而且这件事和宁致远鼓捣的那事还得分开。
于是这件事他交给了首辅周延孺,虽然对于底下那群人他实在不怎么放心,但什么事都自己干的话的亏死,况且这等关乎整个国家的大事想来他们也不会马虎,他给周首辅制定了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大凌城,另外还有一堆琐碎的要求。
把大凌城回收到朝廷手中是重点。
对于三朝元老孙承宗的战略思想,崇祯很认同,所以他打算照着这个轮廓进行,先稳固大凌,然后步步紧逼,把后金赶到大河里去。
.........
.........
蒙古分散的小势力连续受到攻击,已经很多部落清楚了是谁在使坏了。
也不是他们机灵,而是对方已经用上了果然,这实在是太明显不过来,不会是蒙古大部,也不会是后金,再联想到之前浩浩荡荡的漠西抢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