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仔细的看了看,马上便明白郭炳勋之所以要枪毙这个班长的原因,以及要用这个班长整肃战场纪律的想法。
明白郭炳勋想法的杨震抬起头,看着刘长顺严肃的道:“参谋长的命令你是不是还没有执行?是不是他跑到你这里哭诉,撞木钟,你便心软连参谋长的命令都敢不执行了?”
听到杨震严厉的语气,刘长顺吓了一跳,连忙道:“司令员,我不是心软了,只是在接到参谋长电报之后,又问了一下他的原因后,和我们团政委商议了一下,觉得还是慎重一些为好。毕竟除了这种事情,板子也不能都打在他身上。他不过只是一个班长而已。”
说到这里,刘长顺又看了看杨震的脸色,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道:“况且,这个人是我的老部下,自出击苇河参军后便一直在我的手下,又和我一起护送过王副参谋长迎接过副总指挥。直到群策山扩编时,才调到一团任班长。对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司令员,您看是不是再商议一下?”
对于刘长顺求情的话,杨震皱了皱眉头,语气有些严厉的道:“商议什么?我看参谋长的处置决定没有什么错误,违反战场纪律必须要严惩。就按照参谋长的命令办,立即执行枪决。战场纪律就是战场纪律,这没有什么可商议的。”
说罢,杨震觉得自己的语气有些过于严厉,便缓和了一下语气道:“部队中还没有受过夜战训练的新兵过多,在一定程度之上影响了战斗力这不假。但这不能作为他推卸责任的理由。新兵没有受过夜战训练,但他是受过全训的老兵。”
“在昨夜的夜袭之中,他们一个排虽然在撤退途中跑散,但别的班怎么没有一口气撤回法司河北岸,怎么就他的班单单撤回了法司河北岸?别和我说什么地形不熟悉的话。参谋长指挥他们从庙岭子山一直撤至法司河南岸,对这一带的地形还会陌生?”
“他作为一名老兵提拔起来的,也参加过不少战斗的班长,连这点判断力都没有,说出去你信?他在老黑顶子秘营受过什么样的训练你不是不知道?他不是迷失了方向,他这是有意的怯战。”
“他怕一旦日军全力向尖山子一线靠拢,河南岸仅留的一个营抵达不住日军的猛攻,让他丢掉了性命。他这个人不是糊涂,是聪明过分了。他一个班长,居然就能想到这些,说实在的,的确很难得。这股子聪明劲要是用到正途上,会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可惜他把他的聪明劲用错了地方。”
“这样的人,当一个班长固然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只会带坏一个班。但一旦提拔到更高层,就会给部队带来致命的伤害。我们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姑息。”
“还有,我再跟你们强调一遍,我不在时,无论是政委,还是参谋长,他们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我们这支部队是党指挥的部队,是中华民族的武装。它不是我杨震一个人的部队,而我杨震更不是某一位军阀。”
“如果今后再出现这种状况,无论是你还是你们部队的政委,谁再出现不执行上级的命令,就处分谁。一撤到底,绝不姑息。你也是党培养出来的老兵了,是参加过不少战斗的老兵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一点就是一切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些你都忘到哪里去了?”
“也许他感觉冤,但战场纪律就是战场纪律。不能因为他是你的老部下,就姑息养奸。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有了第一人,就有第二个。一个能卷走十个,十个能卷走一百个。”
“对于这样的人,必须要严惩。军法必须如山。我们要建立一支铁的军队,就必须要有铁一样的军纪。今后无论谁不执行命令,违抗战场纪律,畏敌不前。是班长就杀班长,是连长就杀连长。包括你这个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