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之下,选择分散自己有限实力的办法分批北撤。否则在五十余华里水网纵横的地形上,小部队行动尚可,但是对于大部队运动,尤其我军缺乏攻坚能力的情况之下,这并不是一条上好的选择路线。”
“而且眼下江北五战区桂系部队的三个师已经抵达无为地区,是配合三战区解决我们,还是掩护我们渡江还很难说。加上日军又增调了十五师团抵达铜陵、繁昌一线。这一线实际上已经是不可能了。”
“希夷军长作为北伐名将,应该知道桂系部队装备虽差,但是战斗力却很强。尤其是山地战能力,不次于我们。湘江一战,中央红军就曾经在桂系部队手中吃了大亏。再加上日军十五师团,我们在兵力占据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在很可能面临两面夹击。”
“至于东线,虽然同样群众基础较好,而且有苏南部队可以接应。但是却是第三战区重点封锁地区,其一零八师已经完成布防以及工事的修建。现在苏南部队主力已经北渡,剩余的三千余力量是我军在苏南仅存的实力。”
“在第三战区重兵面前,在加上自身要面对日伪军重兵扫荡的压力,苏南这点力量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一旦苏南部队在我军北渡时主动出击接应,反倒是于我在江南后续发展不利。”
“而且第三战区只同意我们通过此路线疏散非战斗人员,严禁我们作战部队通过。也就是说我们如果选择此路线,就要冒着与第三战区公开决裂的危险。这对于我们争取舆论的支持同样很不利。”
“既然两条路线都已经行不通,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所剩下的唯有南下茂林、三溪进入旌德、宁国转广德、郎溪到溧阳在寻机北渡的路线。这条路线其实表面上看,群众工作基础薄弱,路程也比较远,又是向第三战区的后方和重兵扼守的方向行动,在政治上、军事上对我都很不利。”
“但在第三战区同意我皖南新四军部队沿此路线北移以及其未完成对我进行围歼部署的情况下,只要我军行动迅速、坚决,由此路线胜利北移是完全可能的。尤其在无论是第三战区还是日伪军都不会预料到我们会选择此条路线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选择出其不意。”
“虽然在政治上于我们不利,但是只要我们不向其纵深发展,舆论的劣势我们可以有效的扭转过来。而且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避免在政治上的被动。毕竟我们北撤是在第三战区一再要求之下。”
“所以军长,在研究采取那条路线撤退时我们应该将目标重点放在这条路线上。你在与三战区沟通的时候,要提出这条路线。但是在时间上,一定不要给对方留下太多的准备时间。也就是说上报的三天之内,无论第三战区同意不同意我们都要行动。绝对不能给对方留下从容调整布防的时间。”
“而且在行动展开后,就要迅速摆脱一切干扰。一路上不要有任何的停留,以强行军的速度直插溧阳。如果第三战区先开第一枪,那么集中兵力全力的打过去。你是军事指挥员,在战事上由你全权决策。”
“不过在行动之前,要抽调出一批老侦察员,最好是在南方坚持过三年游击战,经验丰富的精干力量。对这条路线进行仔细、严密的侦察。尤其地形,一定要做到心里面有数。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时间应该足够了。”
“另外对于第四十师的装备、兵员情况,尤其是战斗力,我在一个星期之内要有一份详细的情报。包括第三战区其他部队的调动,兵力、装备情况都要形成一个详细的简报,尤其在对我们在转移一星期前的调动我们一定要一个详细的掌握。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北撤路线上可能遭遇的意外,军长要有一个准备,要有一个应变计划。而这个计划,要立足在打的思想上。包括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