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以及外围高淳、句容、溧水、金坛一线的日军十五师团出动。面对火力、装备、战斗力都占据绝对优势,机动性能极强的日军。又处于在南漪湖以北的平原地带上,师老兵疲、兵力也不足的主力,都将很难应对。这也是杨震但凡有一丝希望,都不愿意走湖北的原因。
但第二游击区那位搞摩擦老手的黄埔一期的总指挥老奸巨猾,即便自己调动了皖南三战区主力南下,也不会按照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的命令,倾尽全力南下。手中现在还有一个师、一个独立旅,外加一个江南挺进第二纵队以及部分忠义救国军的他,至少会在身边放上几个团的兵力。
原因很简单,他的第二游击区辖区,不仅与水西一线的新四军根据地接壤,更跟高淳一线的日军接壤。虽说配合三十二集团军吃掉皖南新四军,他并非不情愿。但他也不会冒着被日本人趁虚而入,捣毁自己老巢风险而倾巢出动的。作为一员老将,他不会不在身边留下一支保命本钱的。
现在跟随军部行动的部队,只有四个团的兵力。而且苦战之余,伤亡不轻。部队长途行军、作战也已经异常的疲劳。那里的地形又是一马平川,水网密布的地带。军部的非战斗人员又多,这个时候去经过人家的老巢,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办法。
所以杨震一方面命令军部和主力,走南漪湖北岸。这里地形虽然狭窄,但是位于日占区与第二游击区交界地带。那一带,第二游击区的兵力部署相对薄弱。即便发现军部和主力的行踪,那位第二游击区的总指挥,不会冒着这个时候与日伪军冲突的危险,把手中的本钱全部派出去堵截的。
就算日军十五师团出动部分兵力进行堵截,但是南漪湖北岸还有苏南部队可以配合作战。而且那条路线曾经是沟通新四军的一个秘密交通线。那里的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征集到足够的渡船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必要的时候,退入南漪湖利用那里茂盛的芦苇从作为掩护。或是利用湖面撤离,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但这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自己要能尽可能多的将第二游击区的兵力吸引南下,给军部快速的通过创造条件。否则一旦拖延,甚至不用第二游击区出动主力,芜湖一线的日伪军趁火打劫的可能会相当的大。
尽管明知道自己此举将会陷自己于险境,但杨震的南下行动虽然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却是始终有些不紧不慢。甚至在临进入旌德境内与从浙西赶来增援,只赶到旌德一线,还未的及北上。
此时却被手忙脚乱的上官云相抓了壮丁,就地北上参加围剿的六十二师三六八团打了一仗。在趁着三六八团主力还未能赶到的战机,利用伏击战吃掉了的一个先头连。在款待了被俘的三六八团先头连战俘一顿炒米后,杨震以行军作战,无法携带俘虏为名,将这些战俘全部就地释放。
不过在释放之前,杨震还是作足了一些假象。他不仅以新四军政委的名义,给这些战俘做了一小段简短的讲话。当然中间还穿插了一些有意制造的假象,成功的让这些俘虏在领取了两块大洋路费,并对新四军感激淋涕的情况之下,相信了眼前这些人就是新四军军部。
当然在这出假戏中,军长是不会出现的,只是担负着后卫收容的任务。当然为了增强说服力,杨震还让部队中唯一的女兵,李慧兰以宣传干事的身份,在现场陪同自己找这些俘虏谈话。
送走这些俘虏上路之后,杨震却是避开了这些俘虏供述的三八六团行军的路线。绕向了宁国与旌德交界处。在命令电台与军部联络,以及监听自己周边的敌军调动情况之后,杨震却是盯着地图皱起了眉头。
看着地图上标示的旌德的山山水水,杨震却是半点心思也没有放在地图上,思绪而是飘的很远。他此时想的不仅仅是应该已经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