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部队,不要掉队。”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伸长脖子等着他下面话的干部、战士,却是一挥手:“在突围时,各个营连长,政工干部要负起责任,切实的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带好自己的部队。现在各部队听我命令按照行军规定,立即出发。”
杨震秉承着一贯的雷厉风行的作风,带着部队逆着周边三战区合围过来的方向,利用自己周边的几个师还没有最后完成合围圈的也许是最后一个可以机会,寻找着缝隙准备跳出去。
而李明博和自己的那个临时改行的警卫班,则早在天一黑就被他派出去侦察敌情了。毕竟在周边敌情严峻的情况之下,留着一支过硬的侦察兵警卫自己,在杨震看来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浪费。将他们撒出去,早点摸清敌军的空隙,可以事半功倍。
对于在天黑之后,感觉到各方面的敌军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的杨震来说,如果在突围的路上,寻找到敌军封锁线的漏洞,能避免和敌军正面遭遇是最好的。能做到不惊动敌军,那就坚决不开枪,这是杨震的原则。
实际上杨震的感觉没有错。虽然三战区对旌德东北部山区的最后合围还没有最后完成,但已经接到六十二师被放回来俘虏的通报,确定了皖南部队就隐蔽在旌德东部山区的三十二集团军总部,却在不断的督促各部队抓紧时间抵达各自的指定地点。
只不过那位生怕被皖南部队进入浙西的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将部署的重点都放在了东、南两个方向。手头大半的兵力,除了在泾县东南山区进行清剿的四十师主力,以及封锁东面的七十九师之外,其余的所有兵力都放在了旌德与宁国、绩溪相邻的地区。他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皖南的新四军进入浙西。
尽管在西、北两个方向部署的兵力虽说也不少,但面对广大的山区,还是显得有些单薄。尤其是此时主力还在泾县东南山区清剿,本身之前就受到了重创的四十师,兵力尤其显得不足。
整个西、北两个方向的封锁线不能说是处处漏洞,但却是的确各个方面的兵力不多。面对着这么广大的山区,在四十师的主力还在泾县南部山区的情况之下,单凭一个七十九师既要逐次清剿,又要封锁泾县至旌德的公路,兵力只能说勉强够用。
在战术上,在师长不在位的情况之下,只余一个副师长指挥而显得过于谨慎的七十九师更多的是以团为建制,采取逐次推进,渐渐逼迫的稳健战术。在既要留下一支部队警戒蔡家桥师部的情况之下,采取这种战术,稳健是稳健了,但无论哪一个方面的兵力面对广大的山区都显得有些单薄。而这么一来,留下杨震可以利用的缝隙还是很多。
当然这些缝隙,对于一支大部队来说,还是太过于狭小。但是对于杨震带领的只有千余人的部队来说,还是足够了。不顾尽管有缝隙可以利用,但整个突围的过程来说,依旧可以用险象环生来比喻。
在出发不久,部队就在里村以东与七十九师的二三七团遭遇。当时七十九师的这个主力团就在山下,而杨震带领的部队就隐蔽在山脊上。两方面直线距离相距还不足一百米。山下七十九师二三七团行军队列,山上的部队看的清清楚楚。甚至连队伍之中说话的声音,都听的相当的真切。
看着山下整整一个团的敌人,山上的部队尽管做好了战斗准备。但没有命令,所有的人却没有一个开枪。只是将已经所剩无几的手榴弹拧下保险盖,手则放在扳机上。而杨震的马夫和驮载电台的马夫,则死死的保住战马的头,生怕这些马匹发出声音,引起山下敌军的注意。
好在山下的七十九师二三七团部队也许是抱着痛打落水狗的心态,也许是上级催的紧,也许是有其他的原因明显急着赶路,在行军的时候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