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想要将对手掩护步兵驱散,以便给自己创造战机的己方步兵,却在对手清一色自动武器的火力压制之下,伤亡极大。非但没有能将抗联的掩护步兵驱散,自己反倒是在反击之中,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除了无后坐力炮表现的极为优异之外,新式的自动步枪也在战场上展现了极大的威力。甚至不用班用机枪出马,更不用说营连属十二点七毫米大口径机枪。两支交叉射击的自动步枪,在四百米之内,就能死死的压制一挺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一个班的火力,就足够能压制住一个正面。
那些举着手榴弹、燃烧瓶,还有像王八一样的九九式反坦克磁性雷,试图采取肉弹战术的日军士兵,被这些射速极快,杀伤力却远不是装备手枪弹的快慢机与冲锋枪可以相比的步枪,打的死伤累累,根本就无法靠近被步兵严密保护的坦克。
这些自动步枪与班用机枪,只负责四百米以内的步兵火力压制。至于四百米以外的火力压制任务,则由连属通用机枪、营属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甚至临时加强的团属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负责。
通用机枪和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倒也罢了,但是那些团属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其火力之猛、射速之快、射程之远,尤其是威力之大,成为日军新的梦魇。别说人了,就是那些钢筋混凝土修建的工事,即便是在千米之外的距离,在这种武器的打击之下也像是纸糊的一一样。
配属给二十八师团的一个战车中队,面对抗联的全面进攻,试图掩护第三联队的一个步兵大队反击。在前进的时候费了好大心思躲过了抗联航空兵的空袭之后,却没有想到还没有来得及打出一发炮弹,就在两千米之外被这些大威力的机枪给打成了筛子。
整整一个战车中队的十几辆九五式坦克,一个都没有能够逃脱。还连带着协同作战的步兵,丢掉了三分之一。而与他们对抗的,不过是三挺平射的双联装的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和六挺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外加一个连的步兵而已。
尽管日军在两军阵地之前,也修建了漫长的反坦克壕和大量的反坦克锥。但是在有成效的步坦协同作战战术之下,这些反坦克壕沟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为了专门对付这些反坦克壕,杨震在每个装甲旅里面还配属了一个工兵营。专门在步兵的掩护之下,对付这些反坦克壕以及由水泥修建的反坦克锥。
每当坦克集群遭遇到反坦克壕的阻挡时,这些配属的工兵会在步兵火力的掩护之下,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利用炸药将反坦克壕炸平或是用坦克身后捆着的自带圆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反坦克壕填满。而那些由水泥制造的反坦克锥,则直接用无后坐力炮或是火箭筒近距离射击摧毁。
这种多兵种配合,快速攻击的战术,让日军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找到合适的办法对付。甚至就连想要采取火力覆盖这种两败俱伤的战术,都因为抗联的炮兵火力全力压制,以及航空兵的重点照顾而无法展开。
面对着抗联这种多兵种配合的作战模式,日军几乎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虽然不能说一触即溃,但也是节节败退。一个上午,阵地纵深就被抗联突进了十几公里。这还是照顾步兵,否则别说一线阵地崩溃,就连纵深能坚持多长时间,都很难保证。
杨震不是财大气粗的苏军,坦克在没有步兵掩护之下就敢于单独发起冲锋。诺门罕战役之中,苏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没有被日军拙劣的反坦克武器击毁多少,却被日军抱着炸药包和燃烧瓶,发起肉弹战术的士兵,给炸毁了几百辆。
对于日军的肉弹战术,早就有了准备的杨震。早在去年坦克部队组建的时候,就为装甲旅配属了大量的步兵。在第一次参战的时候,就再三要求坦克在发起攻击的时候,一定要有步兵贴身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