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已经成为制约抗联建设自身装备工业一个最大的约束。
为了解决眼下以及今后军工发展的一个瓶颈,拿下在后世称为世界上最大稀土产地的绥北地区的包头,已经成了抗联下一步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现在拿下,并不是等于现在马上就要开发。
眼下美国人参战在即。虽说自己在很多人眼中自己还不是可以代表中国的政府,北满抗日根据地最多也就是中国诸多地方政府中的一个。而抗联武装虽说已经成为国民政府承认的正规军,但在一般情况之下,没有人会只与某一个政府所属众多军队中的一部分打交道。
不过以美国人的现实性,以及他们为了利益不惜与魔鬼打交道的本性来说。作为眼下对日作战最重要一环的抗联,绝对会在美国对外援助法案之中分上一杯羹。因为自己眼下,已经成为对日作战的重要一环。
只要对自己有利,美国人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哪一个国家的政府。你代表的是一个政党,还是一个政府。虽说美援助的数量不会超过美国对英苏两国,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有了美国援助的物资和原料可以暂时应急,自己倒也也不必急于开发。
但是先打牢工业基础,将特种金属冶炼生产工业基地建立起来是必须的。因为杨震很清楚,美国人的援助不会是太过于大方的,一旦美国人在未来的美日战争时候,彻底占据上风,他的援助就有可能随时终止。
实际上杨震的预感还是对的,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仅仅半个月之后,美国人就公开宣布将抗联纳入租借法案之中。而且给予抗联的援助,不通过国民政府而单独计算。原来还有些遮遮掩掩的抗联驻美办事处,则直接公开露面。
不过三个月之后,美国援助的第一批物资就已经通过苏联运到。虽说只是十五万余顶美国人库存的,在一战时期生产的仿制的英国托尼式钢盔,以及一部分卡车配件,以及橡胶和汽油,但是其速度却是远远的超过对国民政府的援助。
在整个战争期间对抗联的援助数量和力度,也远远的超过对国民政府。而在美军结束冲绳战役之后,美国人的援助力度即大幅度的下降。其武器装备和机器设备基本上就已经停止援助,甚至原材料也停止了援助。
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援助的物品以军装布料、车辆配件,以及一些非军用物资为主,尤其是以战后重建急需的水泥等一些其他物资为多。比如在冲绳战役结束之后,美国原计划给予抗联的四百辆M四中型坦克,却是换成了一百辆的推土机外加二百辆拖拉机。
但对于杨震来说不管有没有美国援助,未雨绸缪还是相当必要的。利用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况,建立自己的特种钢材冶炼、稀有金属提炼工业,对于抗联,包括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还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仅是关系到眼前,更是关系到中国工业未来发展的长远。杨震知道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等战争结束,再想建立一个完成的国防工业体系,那代价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倍了。所以包头一定要拿下来,而且是越快越好。
不过要实现杨震的这个想法,至少要将日军蒙疆驻屯军彻底的打垮,使其丧失反击察北、绥远地区的能力。否则即便拿下包头与察北一线,如果日伪军全力反击的话,依旧很难站的住脚。因为无论是抗联,还是关内部队都不可能长期在绥远与察哈尔地区保持大量的部队。
只是在很多人看起来要歼灭或是打垮相当于日军一个军建制的蒙疆驻屯军,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杨震看来只要关内部队与出关部队配合的好,却是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
第一就是部队在抵达绥远地区作战后,可以得到有力晋绥军区的支持。晋绥军区主力是由一二零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