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五十章日军手中的英军馈赠

第一百五十章日军手中的英军馈赠(2 / 3)

至于野炮改为反坦克炮使用,会不会加剧炮管膛线的磨损,加快炮管的报废速度日军也不是太在乎。反正这批火炮都是缴获来的,整体的数量虽说不小,但是总体数量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还是不算大的。

如果说为这批火炮再加开一条炮弹生产线,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不划算的。所以这批火炮即便这一战过后全部报废,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无所谓。这批火炮对于日本人来说,不过是废物利用而已。

其实二战中的日本人,没有到最后穷途末路的时候,对缴获的装备绝大部分时间一向是不屑一顾。并不像他们在欧洲的盟友德国人那样,利用相当的广泛。这一点,国力更弱的日本人的做法,与他们在欧洲的盟友大不相同。

当然这其中与他们特殊的作战环境,与后勤方面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他们除了在二战初期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一系列的防御作战有很大的关系。但这也未尝不是与日本人独特的东方思维,有一定的关系。直到二战末期,后方补充实在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日军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缴获的装备作战。

如果不是华北方面军一再要求,后宫淳中将利用自己与首相的特殊关系,这批装备恐怕要一直到战败投降,也会在仓库里面生锈。但就是这批装备,尤其是里面数量众多的两磅炮,以及二十五磅野炮,却是给抗联的突破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日军华北方面军利用这批九四式反坦克炮,以及大本营随后陆续调拨来的英制两磅炮,加上本身抽调的九四反坦克炮,集中总数足足三百余门的反坦克炮。在加上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沿着巴彦舒图、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直至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一线构筑了绵长的反坦克火力网。

在一些可能成为抗联进攻的重点部位,如镶黄旗与正镶白旗一线,其反坦克火力密度甚至达到了每公里三十多门。再加上配属用来临时充当反坦克炮的英制十八磅和二十五磅野炮,其反坦克火力密度甚至超过了同期的苏德战场。

这些数量相当巨大的反坦克炮,再加上战前利用华北方面军所属修械所,关东军控制的满洲兵工厂临时赶制出来,本土调拨来五万多枚九九式和九三式反坦克地雷。在加上从正镶白旗直至化德一线挖掘的三道反坦克壕,组成了一道冈村宁次心中,不可逾越的反坦克火力火墙。

其反坦克阵地与反坦克火来配置,也在关东军抽调过来的,参加过通辽与林西作战的军官参与之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采取明暗堡配合,反坦克火力点与反坦克地雷网相互配给的大纵深反坦克火力点。

以威力最大,虽然没有穿甲弹但是使用高爆榴弹,对抗联使用的苏制轻型坦克威胁也很大的英制野炮,以及两磅炮为正面反坦克火力。使用九四式速射炮与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作为两翼火力配备。

以最轻便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和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进行机动设伏,专门用来对付坦克最薄弱的侧后装甲。多种火力配合,形成远近结合的多层次反坦克火力点,再加上反坦克壕与密布的反坦克地雷,与各种反坦克障碍物,这位冈村宁次大将给抗联准备开展的装甲集群攻势,制造了一道相当丰盛的招待宴。

同时为了解决掩护的步兵,冈村宁次还用大本营调拨过来的英制维克斯重机枪,在反坦克火力点周边构筑了大量成交叉射界的明暗结合的机枪火力点。这种机枪对于机械化很差的日军来说,有些过于笨重了。但是用于防守,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其实这种机枪全重,比日军惯用的九二式重机枪还要轻上十公斤。而且射速更高,火力持续力也要远远的好于九二式重机枪。但日军却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也许是因为这种机枪

最新小说: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 亮剑:老李要枪不要!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娇妻乖乖,慕总为她折腰为她疯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中世纪崛起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