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路以北的原晋察冀军区辖区。平西、平北、一分区,察哈尔省新区,外加原冀中军区一部组成冀察军区,统一指挥平西、平北以及整个察哈尔省的部队。
鉴于眼下冀东军区在去年日军残酷的大扫荡之中,大部已经丢失,地方武装损失余烬,主力部队只能保留一个建制团,以及一个小团的武装。暂时已经无设立军区的必要性。取消冀东军区建制,改为直属晋察冀军区指挥的冀东军分区。
太行军区改称晋冀鲁豫军区,将原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全部划入新的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三个军区,全部改为新的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
将位于新四军与华北各大战略区接壤地区的几大军区,原来比较模糊的指挥权,彻底的明确下来。原来的实际上独立活动的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正式并入新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彻底的理顺了指挥权。
在会议上中央没有同意太岳与太行军区合并的建议,还是认为从目前山西战场的整个形势来看,太岳军区还是作为一个独立军区为好。以白晋铁路与同蒲铁路之间的广大地区,为作战区域,并相机向中条山方向发展。
新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统一指挥晋东南、河北南部,以及冀豫交界处各大区的武装。虽说位于整个华北战场的南部,但实际上却位于全国战局上的中央位置。该区东连接山东、西连晋绥,向南俯视中原,可以与苏北的新四军遥相呼应,向北策应晋察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将这一地区原来的三大块合并到一起,使得原本分散活动的几个军区战略回旋区域,以及战略纵深有了相当大的增加。也在相当大的程度,可以有效统一集中调动,原来相对分散的几大区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日军从哪个方向发起扫荡,应对能力也都更强了。
不过为了便于指挥,将原冀鲁豫军区位于鲁西三分区,成建制的划归山东军区建制。将豫鲁边具有战略地位的水东地区,升级新的冀鲁豫三分区。此次会议先解决军队建制调整,地方政权下一步在做调整。
原来编入挺进军晋察冀和太岳军区主力的部队,全部调回晋察冀军区和新的晋冀鲁豫军区。将原来的留守部队替换下来,进入东北整训。眼下进入晋南的冀鲁豫和冀南军区部队,以及原冀中军区主力一部,不在返回原建制,就近先行调往东北整训。
不过按照杨震的意思,各个二级军区不能将主力全部地方化。除了划归到分区武装之外,军区手中要保留至少三个团建制部队。各大战略区手中,也要至少保留两到三个旅全建制部队,以及炮兵的大部。
尤其是返回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原挺进军的主力部队,绝对不能打散建制转入地方武装。这些部队都已经经历过严格的整训,并经过残酷的实战考验。返回之后,应该作为骨干部队、拳头部队使用。
争取通过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通过这些部队整训无法去东北的地方武装。以拉近主力与地方武装的差距,打好部队扩编的基础,为今后全面大反攻做好准备。同时建议各二级军区,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军政干部组成一批架子团。
利用眼下华北日军全面收缩的有利条件,在武工队和地方武装的掩护之下通过到敌占区活动,争取扩编一批部队。杨震的这两个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要求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支持。尤其是挺进军的两位老帅,坚决表示了支持。
对于这些建议,中央基本上全部接受。不过考虑到晋绥军区目前兵力不足,难以支撑这么大的辖区。中央希望抗联能将原部署在晋北的部队留下两个师,配合晋绥军区部队担任晋北防御。这两个师之前因为作战所出现的缺额,由中央、晋绥、晋察冀负责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