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祁口到石门一线的纵深都将相当的空虚。加在上天津战场,整个河北战场就形成了两头沉、中间轻的态势。
这个时候日军在从渤海湾登陆,晋东南的日军在出晋东南,在滏阳河以南战场的参战部队身后两翼形成钳型攻势。那么眼下集中在冀南、冀鲁边的抗联、晋察冀军区主力,将会面临日军整个大纵深的合围。
现在看来日军的企图,绝对不单单是原来判断的,各个击破河北战场东西两大集群,外加晋东南战场晋冀鲁豫军区主力这么简单。胃口很大、野心更大,这么一个战略部署,想必日军是真的下了血本了。
现在看来晋东南战场日军两个师团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东出马关、黄榆关一线。而且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日军在晋东南,甚至整个豫北,后续动作肯定不止从涉县现在正在向东阳关进攻的日伪军这一块,他们应该还会有其他的后手。
柴世荣说的对,日军不止有野战师团,他们还有新编成的独立旅团。山西战场上的十八集团军虽说打垮了第一军所属大部分独立混成旅团,但是日军为第一军又重新组建了第三、第七、第十,总共三个独立旅团。
眼下日军的确是丧失了除了山东之外,几乎整个华北战场。但是在很多时候,坏事往往也不见得是绝对的。凡事在有弊的时候,未必就一点好处都没有。丢掉了河北、平津、山西,已经用不到再将大量兵力用于驻防和扫荡的日军,手中可用的机动兵力也大幅度的增加了
这三个独立旅团虽说前面没有加混成二字,无一般独立混成旅团的炮兵。但是此战之中日军抽调了大量独立的炮兵作战。如果形势需要的话,日军随时可以将这三个只有轻装备的独立旅团,加强炮兵等技术兵种之后投入作战。
在眼下刚刚从豫东撤回的一战区主力损失不轻,实际上段时间之内已经无力东进,豫东战场压力骤减的情况之下。日军还随时可以用这三个旅团,接替三十五或是三十七师团防御,将这两个旅团抽调出来北上。
而且日军一旦在平汉线以西战场上攻占武安,一一七师团也可以完成转向晋东南。而其中线留下的空缺,完全可以抽调三十五师团,或是三十七师团填补,将豫东战场交给那三个独立旅团。这样一来在晋东南战场上,日军就形成了三面夹击的态势。
当然这并不一定说日军此举,是为了收复整个山西或是说重新攻占晋东南。他们在豫北的所有部署,应该还是围绕眼下在晋东南战场上两个师团来的。只要这两个师团能出马岭关,切断平汉铁路,并包抄西线集群的后路。对于日军来说,这样大规模的调动还是值得的。
在联想到陈翰章上报展战况之前,冀鲁豫军区关于平汉线两侧,日军在武安一线的攻势明显加强。冀鲁豫军区在武安的防线,平均每天落弹达到上千发。尽管采取了层层抵抗,但冀鲁豫军区部队的防御作战,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
尤其是平汉路西作战的一一七师团,在平汉路以东放弃舟曲之后,也改变了原来多以正面突击为主战术。将所属两个旅团拆开,以大队为建制,采取多路渗透与正面攻击结合的战术,给平汉线以西战场的防御作战带来很大的被动。
在平汉路以东的冀鲁豫军区部队,多次组织兵力和火力,试图抓住一个方向的日军,打一场歼灭战。但日军反应迅速,相互配合异常的缜密。一旦一个方向被围,周边的日军则迅速增援。尽管也打垮了日军一个大队规模的支队,但是在整个战场上却未能改变被动的局面。
同时在平汉路以东作战的五十师团,在拿下曲周之后也以一个联队的兵力,绕过南和一线试图直插邢台。眼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平汉线,以及以西战场上,面临着日军多路冲击的危险的电报,杨震的整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