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此时残存的这点兵力士气已经彻底全无,在强逼着他们去死战,恐怕自己很难弹压下去的牧达夫大佐,犹豫了良久后对着身边的军官道:“你们不愿意为帝国战死,愿意投降就投降去吧。愿意与我留下与敌军死战到底的,那就留下来一同作战。”
“至于想要背叛帝国和天皇的那些人,在这个时候我不能强求你们。但希望你们不要做出有损国体的事情来,也不要鼓动其他人去和你们一起背叛帝国。你们愿意去做国贼,就自己走吧。”
说罢,牧达夫大佐闭上了眼睛,很是不愿意在看着身边这群国贼。日军之中一向称被俘人员为国贼,身受武士道影响的牧达夫,自然也称这些人为国贼。不过尽管身边的这些军官,或多或少的都已经暴露出不愿意在打下去的想法。但牧达夫大佐依旧认为,想要投降的还是少数人。
帝国陆军多年的教育下来,即便是那些预备军官,或是二次动员的老兵,身上也具备有浓厚的武士道精神,以及为天皇和帝国战死无上光荣的想法。那些想要背叛的人只能拉走少数部队,绝对不会拉走太多的人。
只是让这位牧达夫大佐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最终吐口之后。被压缩在海滩一隅的这两千多日军残兵败将,居然有三分之二的人,在军官的带领之下向当面的抗联部队缴械投降。等到王光宇下定的最后两个小时时间到了之后,牧达夫身边只剩下了三四百人还在他身边。
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身边仅存的这几百人,此刻牧达夫大佐心里彻底的冰凉。他没有想到就几个军官,会拉走这么多的部队,做出在战场上向敌军投降这样有损帝国军人荣誉的事情。这在哪怕就是一年之前,也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其实葫芦岛残存的日军,出现大量战场投降的事件,牧达夫大佐也没有必要过于惊讶。整个第四军的兵力之中,那些精锐不是战死在义县,就是被饭田祥二郎编入第一批撤退的梯队,随着运输船一同去了渤海龙王那里作客。
被饭田祥二郎留在葫芦岛坚持的,不是辎重兵、工兵等非一线战斗部队,就是从前沿撤下来的日军残部。而这其中就地在南满动员的所谓在乡军人,或是从本土二次动员的老兵,又占了很大的比例。
各级军官之中,二次、甚至三次动员的预备役军官,基本上占据了大多数。这些人年纪不小,早就已经拖家带口,甚至孩子都一大帮。其决死战斗的精神意志,远远比不上那些年轻的士兵和军官。
眼下兵源日益枯竭的日军,为了补充越来越大的战损,早就已经开始到处收罗补充兵源。大量的朝鲜人以及原来从不征兵的台湾人,都已经开始大量的动员甚至是强征。甚至就连遍布日本的黑社会那些混混,都已经穿上军装丢进了部队。
而饭田祥二郎将第四军剩下兵力之中最精锐的部队,放在了第一批撤离的名单上。留下来的部队除了少数兵力之外,都是这种杂七杂八人构成的部队。你让决死精神根本就与那些一流部队两码回事的日军,去决一死战根本就不可能。
而留守部队之中的那些有决心决一死战,比较死心眼的年轻军官,大多早就已经战死在前沿。活下来的都是见势不妙,撒腿开溜的那些预备军官。让这些拖家带口的军官,与那些无牵无挂的年轻军官比决死精神,本身就是强人所难了。
更何况这些预备军官,很多人的家属作为开拓团移民,所在的地方已经被抗联攻占。家属都已经当了俘虏了,这些军官那里还会在决一死战?在无望的情况之下活下去,与自己老婆和孩子相聚,对于这些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几个军官一带头,大部分的人也就跟在后边随波逐流了。搞的最后牧达夫身边,只剩下了三四百人。看着身边仅剩的这点人,没有想到他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