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的来临。可谁也没有办法阻止,总不能换皇帝吧?天下没人有那个胆子!
看着眼前发呆的苏任,韩庆很想说说自己的看法:“王子据,先生以为如何?”
苏任回过头,冲着韩庆微微一笑:“行不行又能如何?能保证一两代人文韬武略精明强干,后面的呢?”
韩庆无奈的笑了笑:“是呀!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说完,韩庆仰脖将那杯凉茶灌进肚子,一股冰凉之气直冲肚腹,说不出的舒坦:“此战结束,先生真不打算再出来了?四周虽安,但陛下春秋正盛,正是努力奋进的时候,陛下会需要先生的。”
苏任摇摇头:“这世上没有谁离不开谁,没有我明日太阳照样从东而升,至西而落;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一半,剩下的就需要时间慢慢来,再急功近利大刀阔斧只会适得其反。”
“哦?先生还有大计?”
苏任冷哼一声:“怎么?我在你眼中只会耍些小聪明不成?”
韩庆哈哈大笑,连连摆手:“不不不,在下不是那个意思,自从跟了先生之后在下对先生可谓五体投地的佩服,无论是民政还是统军,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处处做到精细入微,无论是家祖还是别的任何名将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如先生,即便是卫将军除了统兵格局大一些之外,余者皆不如先生多矣。”
“不用给我带高帽子,不就是想知道我还要干什么吗?告诉你,种地!”
“种地?”
苏任点点头:“何为国富民强?何为天下安定?何为太平盛世?打了多少胜仗,占了多大的地盘,掠夺了多少别人的资源和奴隶,这些全都不算?高祖为何举义旗,而从者如云?陈胜、吴广凭八百苦力揭竿而起,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告诉你,从根子上讲全都是因为种地引起的。”
韩庆十分惊讶,他还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理论。对着苏任深施一礼,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对此苏任非常满意,整了整自己的衣服正襟危坐:“远的不说,就那秦灭论,我问你在灭秦之战中何人出力最多?”
韩庆想了想:“江东项氏?”
苏任摇摇头。
韩庆又道:“猪王之后?”
苏任又摇摇头:“你说的这些全都是既得利益者,并非出力最多的!告诉你,灭秦之战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那些拿着锄头、木叉的贫苦农民,没有他们陈胜吴广不可能在数月间集起十万大军,江东项氏也没有和秦军抗衡的力量,更别说太祖敢出邙山。”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百姓才不管坐在皇位上的是谁?只要你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即便是张义、苏秦在世也没人会跟着你造反,一旦你不能保证百姓有吃有喝,就算是如秦始皇般伟大,那也就是暴君!”
“我大汉要想万年流传就要善待百姓,让他们吃饱穿暖,则大汉万万代,谁也别想动摇!所以,我回去之后就做一件事,种地!不能说如圣人般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那是皇帝的事;至少在我能看见的范围之内,让所有百姓过的稍微好一点,不会为了一口吃的一件穿的发愁,让我认识的人少饿死几个冻死几个。”
苏任的话韩庆听的一愣一愣的,他忽然想起数年前苏任在盩厔让百姓多养鸡鸭的事情,经过那次蝗灾之后盩厔的百姓似乎是比别的地方好过很多,走在路上偶尔能看见某些孩子一边吃着鸡子或者鸭子乱跑的事情,这在以前从来不会出现,哪怕是长安也只有那些大富大贵的人家才会有,普通百姓绝不会出现。
苏任笑了笑,继续道:“上次从玉门离开的时候我就让张骞帮我收集种子,无论是什么种子都行,据说已经有很大一批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