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识破了刘瑾的阴谋,本来我等应当感激太后的!
可是事后臣思前想后,这满殿的臣工不下五十人,太后又只是一个弱女子,如何能先于我们,发现刘瑾在暗中捣鬼?
因此臣苦思再三,最终却发觉,这必然是太后其实也参与到了刘瑾的作乱之中,最终却良心醒悟,不忍加害陛下,才中途收手!
但是,即便如此,太后与刘瑾同流合污,只怕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她也是犯下重罪!臣恳请陛下,命人拿下太后,审问清楚再说!”
“啊?”群臣以及太后,包括子龙都是齐齐一震。
他们没有想到,如今刘瑾的纷乱还没有结束,徐光祚就急吼吼的把矛头又指向了太后,以他刚刚的言语,竟然好似太后不倒台,他却不放手一般。
李东阳也是面色有些难看,站在原地有些进退两难。
他也不是笨人,刚刚太后能出声揭破刘瑾的阴谋,以那语气来看,怎么也像太后也涉足了刘瑾的阴谋了!
可李东阳自为相以来,多得张太后从后护佑,才能在这有刘瑾当权跋扈的朝廷之中,屹立这么些年。
再加上在外人眼里,弘治与张太后实是相濡以沫,难得的人间佳话,李东阳怎忍心见到张太后被人攻讦,身陷囹圄呢?
当下他虽然心中明知张太后可能参与到了刘瑾的作乱一事之中,可还是出面奏请道:“陛下,太后为我大明国母,本应母仪天下!怎能因为一点猜测,就直接拿她下狱受审,老臣实是不敢苟同!”
徐光祚之前与张太后几次针锋相对,又在万马齐喑的时候,在子龙的指使之下,救出了李东阳。
本来他以为,如今出面扳倒太后,只怕再无人会反对,不想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他刚刚救下的李东阳。
这却让徐光祚一脸迷茫,有些奇怪的说道:“西崖公,慎言啊!本朝历来涉及谋逆,都是罪在不赦,如今太后形迹可疑,却怎能置身法外呢?”
子龙其实对张太后的事,也是知道不少,更知道张太后与刘瑾勾结,陷害自己母亲,冒领自己兄长为子的斑斑劣迹。
因此徐光祚提议要彻查张太后,他内心其实是极为欢愉,就想直接下令的。
可李东阳出面反对,也让他不禁踌躇起来。
虽然李东阳的话里没有挑明,但是他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说张太后为大明国母,随便彻查,是让大明国体受辱。
如今这皇帝可不是任性胡来的正德,而是自小就喜欢三思而后行的子龙,当下见得连李东阳都反对,他也是不想直接以个人意愿,来左右这件事。
只想看看这些重臣们,到底是如何想的。当下他也是不说话,只是扫视了下面群臣一眼。
这会儿成国公与英国公已经带着武将下去,要封闭九门,捉拿刘瑾去了,还在这奉天殿内的重臣,除了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官之外,就是兴王朱祐杬这样的勋臣。
朱祐杬这些勋臣,虽然爵位颇高,又能荫蔽子孙,但是大明建国以来,尤其是在太宗朱棣成功靖难之后,这些藩属勋臣,都是只有高爵厚禄,而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因此见得“皇帝”扫视来,这些勋臣都只是闭口不言,但是文臣却都是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来。
本来臣都应是跟着李东阳,但是涉及到太后与刘瑾这件事上,有的大臣却也要求彻查太后,有的大臣却是觉得国体事大,不容彻查。
一时间,两边都是各执一词,差点就争吵起来。
子龙端坐龙椅之上,也是颇为头痛。
不论哪一边,都好像占着理,却让他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