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卖书就下不去狠心,也不会投机钻营,更不会昧着良心赚一些黑心钱。
比如说,别的旧书店开始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起经营了,他李大兵这才慢慢悠悠地在网上开了书店。
网上那些书店喜欢赚一些邮费差价,他李大兵就邮费实收,花费多少收多少,多收人家一毛钱,也要退还过去。
像他这种诚实可信的卖书人原本生意应该很红火,可惜,现在这世道不认他这种好人,相反,那些投机取巧的反倒生意大火。
网上生意不好,李大兵也不在意,他对林逸说,这网上开书店最大的好处不是赚钱,而是赚故事,让人感动的好故事。
就在不久前,李大兵收到一本197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边防小哨兵》,这本书存世量不多,他挂到网上卖,很快卖出。几天后,上海一位书友老人打电话说想买这本书。李大兵告诉老人,书被买走了。老人遗憾地表示,自己是该书作者之一的画家余冠球。隔了差不多一个月,李大兵又接到一个电话,说想买这本书,那人称自己的父亲是作者之一。李大兵仔细询问,才知道是该书另一位作者、画家徐顺林。李大兵向徐顺林之子讲述了之前的故事,半小时后两位老人联系上了。“他们重逢时,还给我打电话,郑重地邀请我去上海。”
李大兵说到这里,神情忍不住有些得意,有些喜悦,也有点唏嘘。
两人交谈到这个份上,李大兵似乎真把林逸当成了朋友,神秘兮兮地说:“告诉你知道,林兄弟,卖书这么多年,实际上我也藏了不少好书,你要不要看看?”目光充满希冀。
林逸知道这些藏书人的心思,藏了宝贝的书,一个人看,一个人玩没啥意思,时不时地拿出来给好朋友熟人展览一下,也能满足藏者那种虚荣心和成就感。
何况林逸也很好奇,这个李大兵藏有什么样的好书,所以就笑着说:“那当然好了,也好让我欣赏一下,大老远来你这里,总要有些收获,至少学习学习!”
李大兵见林逸说的谦虚有趣,就兴致勃勃地开始翻箱倒柜,须臾,就把自己的藏品拿了出来。
“这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本手抄本医学书,这是民国早期的石印本……”这几年来,李大兵经手的旧书不少于10万册,当初误打误撞入行,到如今,他倒也藏了一些宝贝。
其中,不少旧书都套着塑料薄膜,保存完好。李大兵拿书时,也格外小心。“这几本书背后有个难忘的故事,”李大兵拿起一组上海古籍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系列说,别看这些书又小又薄,一本本看起来不起眼,定价才两三毛钱,如今在地摊上顶多两块钱就能买到,可是这里面的一些缺本却是大大地值钱,只要品相好,就不愁卖,例如---
《严羽和沧浪诗话》,印4000册;《阮籍与嵇康》,印6000册:《李贺》印4000册;《王安石》印3500册,《刘熙载和艺概》印4000册;《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印7000册;《柳永》,印5000册;《吴伟业》印5000册;《顾炎武》,印8500册;《鲍照和庾信》,印6000册。
上面这些缺本,一本最少100元,单单这十薄本,合起来就能卖到1500元;而更大的缺本如《杜牧》和《黄遵宪》,只要品相好,一本很可能上千!
如今自己完整收到了其中67本,这要感谢一位“书痴”。
2010年,李大兵接到电话,说在附近的新村有书要收。他上门后看到,打电话的住户家中,地面全部摆满了书,有100多本,品相完好,而且书本质量很高,其中就有这套不起眼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