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旧书大亨 > 第三百七十三章.巧取豪夺

第三百七十三章.巧取豪夺(1 / 3)

很多人都不明白,收藏古籍可以让人痴迷,也可以让人疯癫,更可以让人不择手段,失去品德和信念。都以为喜欢书的人,脾性一定温文尔雅,对待人和和气气。但是,自古以来,那些真正的大藏家,真正痴迷于藏书的人,没有不疯狂的。

首先喜欢藏书藏画的首推大唐皇帝李世民。

古籍记载,东晋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把宝贝藏在了梁上。唐贞观年间,太宗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不久,唐太宗就启用监察御史萧翼,让他装扮成普通人,带上王羲之杂贴几幅,慢慢接近辨才,骗得辨才好感和信任后,在谈论王羲之书法的过程中,辨才拿出了兰亭序,萧翼故意说此字不一定是真货,辨才不再将兰亭序藏在梁上,随便放在几上,一天趁辨才离家后,萧翼借故到辨才家取得兰亭序,后萧翼以御史身份召见辨才,辨才恍然大悟,知道受骗但已恨晚,萧翼得兰亭序后回到长安,太宗予以重赏。

其次喜欢藏书的大奸臣严嵩。

严嵩在京都藏书处有“钤山堂”、“忠弼堂”、“听雨楼”、“延恩阁”等。在故乡又大建藏书楼名之“宝翰楼”,址选南昌,嘉靖皇帝御书“琼翰流辉”以赐。宝翰楼藏书有两个“特别多”。首先是宋元版书特别多,据王世贞《朝野异闻录》载:“籍没严嵩家宋板书籍六千八百五十三部。”其次是抄本书特别多,共有2613本,这么多的抄本基本上都是抄录皇宫秘阁中罕见的宋元版本图书,故尤其珍贵。据《式古堂书画考》载:“《严氏书品册页目》:手抄宋元书籍2613本,没入大内。一应经、史、子、集等书计5852部、套,发各儒学贮收;一应道、佛各经决计914部、套,发各寺观供诵。”《历朝四百五十人传记?严嵩》中也提到,严嵩削职抄家之时,“经、史、子、集6766部、套,听雨楼石刻法帖358件”尽充公。严嵩的藏书印有“介溪珍玩”、“钤山堂图书印”、“钤山堂家藏经史之印”等。

由此可见,严嵩的藏书量是惊人的,等级之高是罕见的。能达到如此规模,一方面说明了严嵩对书的偏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以权力和地位而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宝翰楼的藏书虽然无与伦比,但它并没有属于严嵩多长时间。1565年遭遇抄家时,便被全部没收,随着严嵩政治生命的结束,宝翰楼的藏书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上面一个皇帝,一个奸臣都是有史以来的大藏家,它们可以倚仗权势强取豪夺,收藏到自己心仪的任何书籍,到现在依然如此,那些有权有势的,依然是大藏家,依然可以不择手段,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所有东西,比如说陆三爷,他想要得到的,就没有得不到的。爱书如痴入迷,也让他为了得到林逸的那批古籍善本出尽了伎俩,并且打定主意一定要弄到手。

……

作为新晋的四品藏家,林逸也许在古籍鉴定上很有一手,可是轮到应付各种计谋,就嫩了点。

所以,第二天,他就带了那拍卖邀请函,喜冲冲地来了“博海拍卖行”艺术品拍卖现场。为了凑够那套版画书,得到《六经图》,林逸也是下足了功夫,做够了研究,并且信心十足。

可是等林逸到达拍卖会现场,才发现,现场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因为除了他之外,拍卖现场还来了几位行为奇特的买家。

艺术品拍卖中,约定俗成的方式,是把台下的座椅整齐排列,买家来到现场,随意挑选自己想坐的位置。真正有经验的买家,大多会选择坐在拍场的后方,以便观察拍场

最新小说: 编制养毛茸茸,我带飞祖国成团宠 华娱:从怪兽电影开始 投喂大佬,我家收购站通古今 1978合成系文豪 日娱之用爱发电 傲世潜龙王东 都市修仙战尊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都市鉴宝:我的眼睛看穿一切 是兄弟就来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