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南朝梁的梁武帝为其公主练习书法,而委托大臣周兴嗣创作的
李倬《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命大臣殷铁石模次王羲之书碣碑石的字迹,又要求拓出互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以赐八王。殷铁石拓出后,此千余字互不联属,梁武帝又命令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竟一夜编成。
在座的所有藏家都知道,千字文是由“天地玄黄”到“焉哉乎也”,总共250个隔句押韵的四字短句构成,内容包含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伦理,整篇文章一字都不重复。
宋朝侍其良器曾作《续千字文》。明朝徐青藤曾作《集千字文》。清朝吴省兰题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亦有《御制千字诏》等,其《千字文》内容不同,但都以《千字文》为名。
那么现在亮出来的这部《千字文》,到底是哪一版本呢?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就见林逸又对那刘玉刘教授使了一个眼色,然后那刘教授就开始动手,把这部书翻开。
然后大家就看见了一个大红色的收藏印章,不出所料,竟然真的是“皕宋楼”藏书!
霎时间,人们就开始议论开来。
“怎么可能?竟然真的是‘皕宋楼’藏书!”
“是啊,怎么会这样?‘皕宋楼’的宋版书不是卖去日本了吗?”
“难道这是哪位大藏家在清末时期收藏的,没被日本人买走,最后流落到了台湾?”
……
“‘皕宋楼’的藏书实在少见啊。”
“是啊,比起前面的‘过云楼’,这‘皕宋楼’藏书就更珍贵了。”
“物以稀为贵嘛,现在‘皕宋楼’的藏书都流落到了日本,在咱们这里能看得见已经很稀罕了!”
……
“开眼了!真的算是开眼了!”
“也不知道谁有这么好运,能竞拍得手。”
“先别扯那些,还是看看这部书的内容吧!”
……
在大家议论纷纷中,刘玉教授就又继续把这部书的内页翻开。
《千字文》总算现出真容---宋版书的古雅立马就从内页展现出来,整个版边乃是鱼鳞纹路,围绕一圈,在这在古籍中有好称呼,叫做“金鳞捧日”,版心只有整个版面的二分之一,被金鳞围拢起来,看上去十分的精美。这还不算,在书口处,有这部书作坊雕刻作坊的名称---“东京如意坊”。
东京是北宋都城,作为中国最伟大的一个朝代,基本上很多发明和文化都是诞生于此,并且作为都城,东京汴梁更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能够在寸土寸金的东京设立书坊,可见这家刻印作坊应该很有名气,至于那位雕刻师则署名为“黄师森”。
很多藏家对这个名字不熟悉,可是只要喜欢收藏宋版书的人,则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因为黄师森乃是北宋末期最有名的一位雕刻大师,他曾经为宋徽宗雕刻过御用玉玺,还帮助过权宦童贯,雕刻过他老母亲的墓志铭。因此这位黄师傅可是大有来头,甚至可以说是北宋时期的艺术大师。
再看整部古书的版面,乍眼看去,就犹如美女梳妆使用的镜子,镶了鱼鳞金边,而千字文的字体,则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因为那竟然不是一般的楷书,或者行书,乃是宋朝叹为观止的“瘦金体”。
众所周知,“瘦金体”乃宋徽宗所独创,在北宋末期十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