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聊斋先生 > 第七回 般阳道将军托善人 白衣殿善人安弱女

第七回 般阳道将军托善人 白衣殿善人安弱女(1 / 4)

校舍既定,蒲槃择定吉日,将书馆迁至蒲氏祠堂,遂将祠堂改名为满井学堂,并让施先生题写匾额、对联。

施先生道:“学生除启蒙班外,大班的几个学生是从其他学堂转来的,文化底线参差不齐。应该通过一次考试筛选一下,或许能发现特别优秀的学生,重点施教培养,促其尽快成才,以提高学堂声誉,何不将这副对联拆开来做?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优胜者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

蒲槃说:“好,就按你说的办!”

施润章说:“您是校长,上联当然由您拟定。”

蒲槃说:“我吟诗联句的水平稀松平常,让我出对联,岂不是赶鸭子上架,套兔子驾辕?既然是先生、学生共撰,上句非你出莫属。”

施润章不再推诿,提笔写出上联,又起草一张征集下联的告示,一并张贴在校院内迎壁墙上,其告示曰:

众学子知悉:学堂乔迁新址,面貌焕然一新。校门匾额盈联,必不可少。校长决定其楹联由师生共同拟定。今匾额已由施先生书写,并拟出上联曰:诲人不倦,春蚕到死丝方尽。希望学子们对出下联,优胜者,奖励文房四宝。

特此告知

满井学堂启

告示贴出,全校立刻沸腾起来!特别是高年班学生,兴趣尤其高涨!大家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争先竟对。不到半个时辰,就有十几个学生交

施先生把这些纸张大小各异的答卷梳理成一沓,然后逐张仔细品味。看完一份,摇头叹息一声,丢到一边去。

高年级学生的答卷看完了,没有一份中意的,失望地自言自语道:“怎么没有他的呢”?他指的是蒲松龄

这时蒲松龄刚满五岁,按照上学年龄,在启蒙班里也不算大。可他天资聪慧,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精心教诲,文化底蕴比大学班的孩子还要深厚些。所以开学时,施润章就把他安排到大学生班里。可是大学生班的答卷都看完了,却没有蒲松龄的名子。

施润章很不放心,唯恐漏掉,又拿过卷子重新翻阅一遍。还是没有,这才放到一边去。然后拿过启蒙班的答卷。不料打头一张就使他眼前豁然一亮:

学而不厌,旱苗焦土逢甘霖。

“对的好!”他情不自禁拍案叫绝,此联对得不但对仗工整,与上联搭配得天衣无缝!遗憾的是卷面上沒有署名,不敢断定是谁的,就拿去让蒲槃辨认。

蒲槃一看,正是儿子的笔迹,非常高兴!嘴上却说:“甭管是谁的考卷,只要对得好就用。你快书写出来,我去找人雕刻。

几天后,一副崭新的黑地鎏金楹联悬挂满井学堂门前廊柱上:

诲人不倦,春蚕到死丝方尽

学而不厌,旱苗焦土逢甘霖

围观者赞不绝口。谁也不相信对联下句出五岁学童笔下,好多人怀疑是爱闹乐子的高珩冒充孩子搞的闹剧。

高珩却说:“你们太高看我了,我虽然靠八股文考中进士,若让我吟诗联句可没这水平。奖品发给小松龄沒错”

大家正议论着,忽然听到外面炮声隆隆,震得大地不停地颤抖,屋顶上的尘土纷纷扬扬落下来。先生们担心发生危险,急忙带领学生来到天井里。然而炮声仍在继续,人人胆战心惊。正要出去看时,却见周信之气喘吁吁的跑进来

施润章问:“哪里来的炮声?”

周信之道:“李自成的东征军用大炮炸塌了城墙,攻入城中,杀了孙汝才全家......”

蒲槃问:“刘县令呢?”

“他乘乱逃出城去,往青州搬救兵去了。”

“孙汝才不是削籍在家

最新小说: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中世纪崛起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亮剑:老李要枪不要! 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娇妻乖乖,慕总为她折腰为她疯 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