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两人抬头看时,山坡上下来个人,身披青羊羔裘兜蓬,五十岁开外年纪,骨相非几,神采迥异。右手执竹杖,左手擎着一枝盛开的白梅花,悠然自得地踏雪而来……
蒲松龄正欲向前见礼问路,那人突然停住,看了两人一眼问:“来者莫非蒲留仙否?”
蒲松龄见来人认识自己,喜从天降,急忙上前深深一躬说:“正是学生,老先生,我们被贼人追赶甚急,请问附近可有处躲避一下么?”
老人冷笑道:“追赶你们的是官贼吧!”于是,把手向西南方一指,说出处险要地方来:“出于蓝,源于水,佛家地,保无虞。”言毕,飘然而去。
蒲松龄立刻领会出他说的地方是青云寺,然而,四野茫茫,到处都是冰封雪盖的山岗,青云寺又在哪里?
陈淑卿提醒道:“有道是:‘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他既然说的是佛寺古刹,想必定在名山之中,翻过这山包,那边有座高山,刚才我见他手指的方位,青云寺一定在前面那座山上。”
他们爬上山包,眼下是条又宽又深的山涧,对岸巌崖之上,巍然耸立着一座寺院,楼阁神殿,佛塔僧寮都掩映在苍松翠柏间,四面皆悬崖峭壁。只有孔险桥相通。又高又窄犹如彩虹飞架深涧之上,桥面上积雪盈尺,滑不堪行,两人上桥没走几步,相继跌倒在地,说也奇怪,人身子倒下去就不再溜了,这下提醒了他们:爬行过桥!于是两人伏下身子,用胳膊肘扒雪前进,不多会儿,果然到达对岸。蒲松龄站在桥头上诱敌,陈淑卿从雪地上扒出几块碎石头,隐于树后,严阵以待。
遥望那边,追兵已到桥头,原来飞奔疾驰的战马却嘎然停住,怎么也不上桥。
李良才、祸害两人正急得没法,手持梅花的神秘先生又出现了,告诉李良才:“蒙住马眼,它就会上桥的”。李良才恍然大悟,立刻拔出腰刀割下一片衣衫捂住马眼,祸害如法炮制。然而他抓人心切,既然捂住马眼,却不牵马过桥,依然跃上马背,猛抽两鞭,那马负疼,四蹄腾空,窜上上石桥。李良才发现情况危险,喊他不住,只得牵马在后,小心翼翼行走,心里却为祸害捏着把冷汗,几次吆喝他下来牵马过桥,然而祸害被对岸那枝雪中红梅迷得神魂颠倒,哪里肯听,只顾打马疾驰,那马两眼乌黑,犹如没头苍蝇,乱碰乱撞,连同他的主人跌下深涧中去了,也是他恶贯满盈,天理昭彰,正好摔在乱石滩上,马还在挣扎,人却躺在了冰冷的溪水中一动不动了!
李良才大惊,急忙牵马转身后退,然而桥面太窄,那马一时转不回身来,正犹豫间,被陈淑卿飞石打中马面。那马负疼,长嘶一声,狂奔起来,反把李良才撞下桥去,砸的水花四溅!
蒲松龄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对陈淑卿说:“多亏了那踏雪寻梅之人帮了我们大忙!”
陈淑卿问:“蒲兄认识他?”
蒲松龄说:“不认识,从未见过面。”
“他怎么认识你呢?”
“我也不知道……只觉得他是个非同寻常的人。常听人说这此地有‘五里三进士’的佳话:明末清初十二年间,这宝山脚下不足五里大的地面上,考上了三个进士,踏雪寻梅之人,定是其中一位!”
“他一直在暗中帮助我们。”陈淑卿回忆道:“先告诉我们战胜敌人的有利地形,又给李良才他们出馊主意让他们坠桥,无缘无故,他为什么这样帮助我们呢?”
“这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嘛。李良才为虎作伥,干尽坏事,应该有这样的下场!不说这些啦,快下去看看他们是死是活,做好缮后工作。“”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