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同样好不打哪去。
但是无论日俄都依然还能维持其社会经济的运转,无非是因为其皇权至上,进行封建集权独裁统治,进行高压管理的情况下实现的。德国可没有这个基础,国内容克封建贵族体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斗争,让德意志皇帝做不到说一不二。
而破坏政治格局则是指英国,腓特烈三世虽然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婿,而且也是亲英的。但是并不代表他对英国就没有警惕。
从1888年登基至今已经7年,腓特烈三世并非没有想要实现英德同盟。但是奉行光荣孤立和大陆平衡政策的英国自然不愿意亲自掺和到欧洲大陆的争端之中去,因此英德关系现在一直是若即若离。
如果德国进行大规模海军扩充。就很有可能破坏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哪怕在约亨的眼中,就算是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不过约亨本来就没想在这个时候搞什么疯狂扩军,有毛子在疯狂建设海军,挡在德国面前遮风挡雨多好,做人要低调。
不过因为自己这只蝴蝶扇出来的一些历史偏移是需要进行纠正了。
“父亲,我并没有准备,也不希望现在就对海军进行扩建。一支进攻性决战型海军的确需要拥有相当强的实力支撑下才足以实现。
我国的工业产能世界第一,这给了我们建设这样一支舰队的能力,当然,海军的建设是不已破坏工业体系的平衡发展为前提的。工业能力决定军事实力。因此我并非是要求现在就建设这样一支海军,而是将进攻性决战型海军的定位作为德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制定一个周期较长的长远发展计划。”约亨回答到。
“那么你的计划是什么?”腓特烈三世问到。
“首先是提升海军的地位,现在的海军部更像是首相府下属的帝国海军署。帝国海军部长在整个帝国的军事领导层的地位和其所承担的职责不符。
陆军总参谋长拥有越过首相单独觐见航第奏报陆军事务的权力,海军部长也同样应该有这个权力,与此同时在帝*事内阁中也应该重视海军部的声音。
我认为提升海军的地位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来实现。
首先,建立独立于帝*事内阁之外的帝国海军内阁。负责海军军官的晋升,任命等人是安排事务,制定、发布相关条例和训令。
第二。建立海军办公室,承担原本由海军部承担的行政职能。包括制定并管理海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组织后勤补给,同时在议会上代表海军接收议会的质询或者提出海军的议案。
第三,建立帝国海军总司令部,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作战计划,战备训练和战时指挥。”
其实这些提议在原本的历史上应该早在威廉二世上台后没多久就开始实施了,约亨不过是照搬威廉二世的做法而已。
不过为了加强皇帝对海军的控制,约亨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以上三个部门都统属于帝国海军部。而帝国海军部改名为帝国海军总参谋部,和帝国总参谋部一样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条则和历史上提尔皮茨为了得到皇帝支持而将帝国海军总司令部改变为海军总参谋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而自己则担任海军办公室国务秘书一职对首相负责不同。
原本海军内阁首脑、海军办公室国务秘书、海军总参谋长以及后来增加的公海舰队司令在理论上是平级的,也因此提尔皮茨的主战思想会被海军总参谋长、海军首脑以及两任公海舰队司令的联合抵制,而提尔皮茨的盟友只有1913年担任公海舰队司令的英格诺尔一个人。
但是经约亨这么一改动,那么海军总参谋部长将是海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