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混在北宋末年 > 第390章 拔除外围

第390章 拔除外围(1 / 4)

郭药师深知留给自己可供选择的余地有限,所以极其胸闷的当场答应了宋人的最后通牒。

当然,童贯允诺给郭药师的条件是极其丰厚的,只要其痛快投诚,不但让其继续担任琢州节度使的重任,而且其所有兵马也还归其完全指挥,宋军决不插手此事,另外更重要也更关键的一点是。童贯还答应,对郭药的八千兵力按中央一等禁军的规格提供给养军饷。

而且童贯还许诺,会向大官家禀明为其请功封赏。

郭药师对这些优厚条件格外满意,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虽然身为一州节度使,可特么在辽人面前就是一二等公民,处处受刁难不说,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还要受到猜忌和防备。所以自己的大军才有怨军一说。

好吧,既然人家宋人很看重咱,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特么的就不跟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倒霉小朝廷混了,老子也带兄弟们跟天朝上国享享福,有机会也去那传说中繁华似绵的大宋京城去溜达溜达。

童贯得知郭药师举城投降的消息后自然也是兴奋不已,当即精心雕琢了一份奏折上报了朝廷,内容当然是极力将自己劝降的功劳写了进去。

同样,琢州城投诚,让大宋上欣喜异常,因为如此一来,久存梦中的燕云地区算是彻底对大宋躺开了怀抱,燕云地区最重要最关键的燕京就在眼前。

而且对北辽的震动自然更加巨大,北辽上下一阵恐慌,特别是临时皇帝耶律淳。他本来就对被迫当上这个本不想当的皇帝而忧心重重,现在突然得知耶律大石的军队连战连败,而且损失惨重,宋军一路北上,不但攻克的新城,现在竟连燕京的南大门琢州也投靠了宋人。

于是急火攻心的耶律淳竟一病不起,军国大事慢慢被其皇后萧德妃掌控。

耶律大石听闻琢州郭药师投降,自然是暴跳如雷但又无可奈何,这本来就在自己的意料之内。

耶律大石知道再跳脚骂娘也晚了,还是面对现实吧,只好整顿兵马退守的燕京城外的泸沟河一带布防。

而萧干的部队依然活跃在易州地区。

此时,得知战局惊天逆转的辛兴宗等将,在通过小道消息打听到童贯已有心将自己这一路的溃败大事化小时,这才敢偷偷的潜回了雄州,去童贯那里“负荆请罪”了。

童贯将这一帮人好一顿臭骂,当然也没真正追究他们战败惨损的罪责,但考虑到此事虽然自己暂时压了下来,但在前线大军各将士心中却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暂时剥夺了以辛兴宗为首的几名大将的领兵权。

辛兴宗等人自然不敢有任何异议,庆幸还来不及呢。想想看,要不是特么东路军取得如此大捷,那自己丢营损兵折将的罪责是绝难善了的啊。

而本归辛兴宗统帅的近三万残余改由大将王渊统帅,继续驻守在范村一带。

现在摆在大宋面前的就是如此一空前的大好局势。但童贯面对近在眼前的燕京城却一时打起了退堂鼓。这主要是西路宋军的惨败而损失严重。而且又搞不清燕京城内的兵力布防情况,自然觉得攻取燕京的时机还没来到。另外还有一点,处于琢州西南向的易州也是一个重要的威胁所在。

童贯集结一帮高层,很快议定,先拔除燕京周边的据地,采取逐步蚕食策略,想着到时燕京可能将会不战而降。于是,童贯将第一个要拔除掉的目标就选定了易州。

易州在琢州西南向,正中间正好隔着歧沟关,而在易州正南方向则面对着大宋控制的长城口。

童贯决定秘密将一部主力潜移到长城口,会同范村一带的王渊部,从南路展开对易州的攻击;然后另派一部主力从琢州出发,中途绕过歧沟关,与南出长城口的宋军对易州发

最新小说: 异域之星球领主 袁术:我真不是大汉忠臣 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 千秋之改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明渣的逆袭 大明:家妻上将军 寒门枭主 王猛传奇 圣心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