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夏浅枝的请求, 太后没说好,也没说不好,慢慢的吃了一盅茶之后,将一份拟好的封诏摊在夏浅枝面前:“你自己看吧。”
夏浅枝一目十行的迅速浏览过后,惊讶的发现这竟然又是针对自己的封赏。按大夏朝风俗,皇帝的女儿与姐妹均为公主,众位公主中,一般取年纪最大或地位最尊崇的一位封为长公主。
比如夏浅枝的母亲成德长公主, 又比如远嫁百济的永安长公主。而现在夏浅枝拿在手里的这一纸封诏的前半部分, 则是皇帝有意将她也封为长公主。若说永安长公主远嫁, 再封一位长公主还算合理, 那么这封诏的后半部分,就有些不够合理了。
诏书中照例把她夸赞一番之后总结, 光封为长公主还不够,皇上还决定在她的封号上再加两个字:镇国。
这两个字,含义太深, 分量太重。夏浅枝立刻明白了皇上跟自己说, 要给她最尊贵的身份的含义,原来不是让她入宫为后, 而是应在了这里。
镇国,这个封号背后所隐藏的含义是,她可以递上奏章, 参与朝政, 废立官员……像她的母亲一样, 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实权派公主。
夏浅枝合起这份草拟的封诏,恭敬而诚恳的说道:“臣女愧不敢当。”
如果是成德,现在会怎么做呢?太后注视着被夏浅枝递回来的封诏,认真的思索。
一定是高兴的不得了,然后一跃而起,承诺以后必定会皇兄,为大夏做一番贡献吧。
想这些又有什么意义,以先帝的多疑,绝不肯把皇权中的一分一毫从自己手中分出去的,尤其是分给一个女子。
她的丈夫与成德,她的儿子与乐安,终究是不一样的。
太后收回了封诏,夏浅枝刚松一口气,又听她说道:“哀家只是事先提醒你,这是皇帝的意思,他会在今年秋天选秀前给你封赏。”
夏浅枝的小脸儿皱成一团,千百种不愿意:“太后娘娘,乐安从小在您身边长大,臣女有没有这个能耐,您最清楚了。”
太后闻言,笑了一下,说道:“哀家知道。皇帝给你这个封号,本来也不需要你有什么本事。他是想告诉整个大夏有本事的女子,在他眼里,女子并非男子附庸。”
皇帝从先帝手中接过风雨飘摇的大夏朝,他想有所建树,就必须要看清大夏还有哪些机会可供发掘。成德长公主留下的女军让他看到了这个机会。
即使是身娇体弱的女子,在经历过和男子一样的艰苦训练之后,也能成为同样坚强果敢的战士。
甚至有些女子更加聪慧,懂得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去做探子,做奸细,比男子还得心应手,就比如他曾遇到的那个歌女。
年轻的帝王看向整个天下,期盼着四海一统的曙光,这时候,一些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礼法,在他心里,远没有一批忠于他的青年才俊来得重要。
就算女子不如男,男子中出个英雄是百里挑一;女子不及男子十分之一,千里才可挑出一个英才。他大夏女子不下百万,这么一算,他恨不得立刻就颁下诏书,宣布女子可自立门户,可入朝为官,可从军为将。
好在他理智尚存,知道这样大的事情必不为朝中那些老派文官所接受,尤其是言官史官,指不定要上多少折子给他找多少烦心事。他只能先树一面旗子出来,向他的百姓们暗示他的态度。
这面旗子,自然就是夏浅枝。
若夏浅枝真如成德长公主一样,聪慧勇敢,对朝局时政十分敏感,他也不敢给她这样的封号。毕竟他的目的是让更多人为他所用,而不是在他逐鹿天下的时候,再给自己增加一个窥伺龙椅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