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穿越盛唐当驸马 > 第六十三章 史思明的嫉恨

第六十三章 史思明的嫉恨(2 / 3)

去年天宝四年三月十四日,安禄山上表为契丹王与奚王求和亲,玄宗以外孙女独狐氏为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节;甥杨氏为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安禄山以唐玄宗的两位外甥女为饵,让契丹、奚族两部麻痹无备后。在九月,率领范阳的军队侵掠奚、契丹两族。两王遂各杀公主以叛,安禄山起兵讨破之。

这就是这次范阳军与平卢军的战功由来。其实河北的局势与大唐帝国的其它边塞藩镇不同,无论是河西、陇右还是安西、北庭,甚至是剑南、岭南,这些藩镇都有敌国的威胁或者是羁縻部落的祸乱,但范阳、平卢在前任节度使薛楚玉、张守珪等人的武力铲除下,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威胁了。至于安禄山的前任范阳节度使,如今的户部尚书裴宽更是以其人品魅力及怀柔手段受到塞北部族的爱戴,大唐帝国东北的部落大部分已经构不成威胁,至于在武则天时期为祸一时的契丹族如今也是安心臣服,并无二心。只是安禄山为了邀功取得皇帝李隆基的新任,所以才屡次侵掠契丹与奚族两族。

其它各部藩镇的节度使虽然也不免恃强凌弱欺负周边的小国或部族,但那些或多或少都是对大唐帝国有一定的野心的与威胁。如同后来的高仙芝攻灭中亚的石国,被人指责为不守信用与大国强权主义、沙文主义。但石国确实与黑衣大食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有所勾结。

在天宝十大藩镇内,只有范阳、平卢两镇对境内外各族及敌对势力达成了绝对优势,于是想邀功取宠的安禄山只能屡次玩阴招,用各种手段对其它部族作战,蒙蔽中枢,以此获得皇帝以及朝廷的信任与看重。

史思明瞥了身旁的李光弼后,轻轻冷哼一声。世人常说文人相轻,其实武人一样也是如此,何况是一向自负的史思明。

其实身为羁縻宁夷州的突厥人的史思明,原名阿史那崒干。身为突厥后人的史思明与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国也有道不明的关系,他与身为契丹后人的李光弼一样,都是世局大唐境内营州柳城。这两名后来在战场上对弈多年的生死仇敌,其实是同乡。当然在营州柳城同乡之内,还可以再加入一个安胖子。

与身为官二代的李光弼不同,史思明的同年极为困苦。

开元二十四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部落地内,被奚族人捉住。史思明假冒大唐朝廷使者,骗畏惧唐朝的奚王派遣最得力的部将琐高率领一百奚族部人为使节去朝拜大唐皇帝李隆基。然后在路上欺骗平卢守将裴休子说琐高等人是来偷袭平卢,裴休子信以为真便把除了琐高以外的人全部杀掉。而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见奚人最有才能的琐高被捉来了,非常高兴,认为史思明给大唐下了大功。史思明因此官运亨通,还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亲自接近,赐名“史思明”,平步青云之快只比他的老伙计安禄山差那么一点而已。

史思明的发家的开端,是极为无耻且富有戏剧性的。但不得不说,此人善于因时造势,且智力与能力、勇气都是极为过人。由于对自身武力、勇气、智力的自信,他自然看不起身旁的李光弼。即使他知道他旁边这位河西兵马使也是非一般池中之物。

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候归唐朝。在武周延和二年以左骁卫将军的身份参与武周征伐契丹、奚族联军的冷陉之战。在开元初年,累官左羽林将军同正,封蓟国公。出为朔方节度副使,率精兵击退吐蕃,卒于道上。

凭借门荫,李光弼初入军旅时任左卫郎,然后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并且得到王忠嗣的赏识后,一路平步青云,成为河西方镇的后起之秀。他的出身与际遇让早年不得志的史思明极为妒忌且愤恨。

所以,他对于李光弼这个历史上的宿敌从来就没有好感,甚至应该说是怀有

最新小说: 亮剑:老李要枪不要!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大明:家妻上将军 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中世纪崛起 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娇妻乖乖,慕总为她折腰为她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