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几个婆娘开始热火朝天的做酒酿,至于赚了多少钱, 一开始还愿意给自己丈夫透露一二, 接着一个都不愿说了, 连许老娘都把钱藏的好好地, 许老爹都不知道她赚了多少。
这种生意临近过年最好做,最后干脆就是天天做,然后许诺出去卖。
她走前会叮嘱好嫂嫂们煮饭的松软程度,把酒曲一一分好,几个嫂嫂也不是傻的, 很快就做的有模有样。
酒酿多了,许诺觉得有必要去一趟县城, 这就要一个哥哥陪着。三更天就起来, 然后赶去城里。
许村不是什么山区, 道路也平坦, 大半天时间也能赶到城里,加上两人起的早,赶在中午也到了。
许诺照样去饭店酒馆推销,因为味道好,一大车酒酿卖的精光,还有店家叮嘱她有了只管拿来卖。
卖完了赶紧回家,乌漆墨黑赶到了家里,热汤热水的都拿了出来让他们吃喝。
这一车差不多买了十两银子,许老爹都愣住了。
天气冷,杀猪的生意也好了许多, 可还是比不得这个甜酒酿,毕竟人家杀一头猪可要吃几个月,许家做杀猪的营生,自家也养着猪,那也不过十几头,一年能卖光就算不错了。
许老爹犹豫道“要不,我们就不杀猪,单做这个?”
许诺摇头,“不行,爹,如今是快过年了,天气冷这东西才好卖,可天一暖和,这生意就不能做,到时候你推了老顾客,人家可不会再找你,你带着大哥还是杀猪,剩下的跟着我们就成。”
就这样一个冬天,许诺攒下了六十多两的银子,几个嫂子脸上的笑容更是藏也藏不住。
许诺背后和许老娘道“娘啊,其实让哥哥们分家不分户比团在一起要好,以后总要分开,趁着嫂子们手里有银子,她们也不会太过计较。营生还是一起做,可这小家庭也要自主不是,他们都有了孩子,你看顾着点就成了,事事经管,可不是讨人嫌?”
许老娘虽然觉得女儿说话不中听,可许老爹倒是说,“妮子说的不错,哪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再是觉得一碗水端平,架不住总有人觉得我们偏心。孩子们都大了,分就分吧,我们还做得动,不需要他们照顾,以后待我们好的我们记着,待我们差的我们肚子里知道就行。团在一起过,少不了麻烦。还是如今没发生矛盾,分开也和气。”
于是冬天一过,许家分家了。
三个嫂子虽然心里也盼着分,可从没想过能分的这么早,后来听说是许诺的主意,她们更是感激。
小姑子带着她们赚钱,又体谅她们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不方便,建议公婆分家,哪有这么好的小姑子。
许家分家格外和气,儿子们还要跟着老子干,就住的地方分了出来。
老宅子归大哥,因为老两口跟着老大过,老二老三就在隔壁建院子,许老爹一人给了十五两银子,田地也是平分。
三个嫂子手里有银子,自然不会掉价到死盯着公婆还有老宅子不放,都是极热情的希望两老跟着自己过。
这也让许老娘因为分家而不爽的心情好了几分,儿子儿媳妇都是好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许家分家在村里也算是大事,大多数分家都伴随着鸡零狗碎的事,连碗碟多拿一个也是好的。许家根本没这些事。
老二老三连着盖起了屋子,然后就热热闹闹的暖房请客,三兄弟照样的亲热,左邻右舍去看了,家具都是一水新的老榆木老樟木,宽宽绰绰,真是让人羡慕。
就是在村头洗衣裳,有人酸溜溜的说许老娘几句,“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大嫂子你家孩子还小呢,就这么分了家,是不是儿媳妇撺掇的?”
许老娘眼一翻,“儿子大了自然要分出去过,哪有老团在一起的样子,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