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空青主动请命, 欲要前往漠北。
若说谁对此事最是讶异,那莫过于将穆空青带到永兴帝面前的文大人了。
文大人是个纯粹的文官。
在他看来,穆空青献上至宝, 已是大功。
哪怕因着先前海贸一事,穆空青的官职暂时不宜大动, 但那也只是暂时的事。
待到两年之后吏部考评,穆空青本人也在翰林院待够了三年,以穆空青的功绩,说不准都能直接跨过四品的坎儿。
而那漠北城是什么地方?
说句朝不保夕都不为过。
再说一个翰林掺和武事, 于他日后的仕途也未必有益。
文大人下意识便想劝劝。
而永兴帝在听完穆空青的话之后, 也同样拧起了眉头。
他对穆空青这个有才能且知进退的年轻人亦是欣赏, 先前予他户部兼任, 也是看好他日后或许可以入阁。
可正如先前穆空青南下广粤之事一般, 这水泥好用, 但要解漠北之危,总不能全部仰仗京城的水泥往漠北输送吧?
无论是考虑到眼下的危机还是考虑到日后,这水泥窑最好还是建在漠北城附近,甚至直接建在漠北城内也未尝不可。
若是这样,穆空青这个主事者能跟去, 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只是朝堂上文武两派分立, 穆空青这一去,只怕日后难免遭些老家伙的闲话。
好在穆空青也不是真的一心想着为大义舍前程, 他见永兴帝犹豫, 便直言道:“不敢隐瞒陛下, 微臣此行亦有私心。”
永兴帝听了这话, 倒是有些许松了口气。
他道:“有何私心?”
穆空青直言相告:“家姐于八日前启程前往漠北, 若无意外, 此刻怕是已在漠北城内了。”
这一趟穆空青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的。
不管是为了穆白芷和穆白芍,还是为了水泥工坊和北蛮手中的火器。
与其在这会儿说得大义凛然,结果事后被人揭穿是他有私心,还不提前打好预防针。
而穆空青的这番话,也意外地让永兴帝对他的观感更好了几分。
京城到漠北可不算近,至少若是女儿家乘着马车出行,八天的时间未必足够。
所以在永兴帝看来,穆空青说出这番话,大概率还是借口偏多。
虽自称有私心,可终究还是为大义。
既如此,永兴帝也刚好顺着台阶就下来了。
只有文大人颇有些痛心疾首,同时心中也挺欣慰。
重情好啊。
重情的人才不会忘恩负义,不枉他提拔这小子啊。
此时事多,永兴帝也不多耽搁。
除却穆空青这个意外之喜,还有其他庞杂的事务需要处理。
例如穆空青此行前往漠北建造水泥窑,说是他自家产业,但一应人手肯定是等不及穆空青自个儿调派了,只能由朝廷出人。
再例如穆空青随援军一同北上,总得给他在军中安个名头,叫人可以在军营中行走,至少护人安全无虞。
不过这些事情便暂时与穆空青无干了。
他在出发前只有两件事。
其一是吩咐手下的玻璃窑全部停工,日夜不歇生产水泥。
其二,便是思考怎么同自己爹娘说这件事了。
那日流星马入京可是在京城大街上一路飞驰而过的,不知多少京城百姓都知晓边境有了战事。
虽说具体是哪边出了事的消息,应当还不会这么快就传入民间,但凡是家中有亲朋在边关的,此刻应当都在忐忑。
流星马自京城大街上过时,穆老二和孙氏是亲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