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怕寒了一众老臣的心,才叫太后去皇恩寺先暂住一些时日。等过个把月,太后想回宫,自然还是能回来的。”
“本朝以孝治天下,想来皇上也不愿意叫天下人议论这件事情。毕竟,这哪朝哪代也没有太后长久住在宫外的。”
“依老奴看,太后倒不如就依了皇上,全当是去那皇恩寺散散心了。”
“太后这一两年和皇上别着劲儿,倒不如软和一回,皇上心里头,想来也是记着太后的好的。说不定这回太后不吵不闹顺了皇上的意思去了皇恩寺给先帝诵经祈福,皇上心里头反倒是想起过去的母子情分来了呢。这世上的事情,总要张弛有度才好,老奴有时候觉着,这几年太后您太过看重府里的事情,才叫皇上和您生出许多误会来,倒不如趁着这机做出个态度来,兴许还能将皇上的心给拉拢回来。”
方嬷嬷犹豫一下,又道:“再说,老话说得好,远香近臭,这总在一个宫里头,便是亲母子也总有磕碰的时候。您出去了,皇上还能当真不惦记您?”
李太后坐在软塌上,面色变了又变,先时的不快竟是慢慢和缓下来。
她看了跪在地上的方嬷嬷一眼,出声道:“起来吧,哀家倒是说不过你去。”
方嬷嬷从地上站起身来,连忙道:“太后哪里的话,老奴不过是觉着皇上是从您肚子里出来的,脾气性情都随了太后您,所以您也犯不着和皇上生气,不如就依着皇上便是。”
李太后听着这话,脸色没有好看几分,也没有应承下来,可方嬷嬷伺候了太后多年,却是知道太后将她的这些话听了进去,心里头到底是放松了些。
她可不想太后在折腾什么了,如今皇上明显是因着奉国公府世子的事情生着太后的气呢,太后若是再闹腾,她不会如何,可她们这些底下的人就未必了。
她伺候了太后多年,可不想临老了连最后的体面都没了,甚至送了性命。
要她说,与其在宫里头提着心,倒不如去宫外避一避,兴许日子久了皇上的气消了,这母子二人又亲厚起来了也不一定。
方嬷嬷正想着,外头有宫女进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不等方嬷嬷开口,李太后便没好气道:“有什么话便说,哀家还有什么听不得的?”
那宫女面色有些紧张,迟疑一下到底是回道:“回太后的话,之前您叫奴婢们留意贵妃那边的事情,方才瑞雪姐姐过来回禀说是今个儿宜和郡主和永安公主一同进宫给贵妃请安,贵妃领着二公主去了玉明宫,还在玉明宫用了膳,这会儿二公主便正经在玉明宫住下来了。”
李太后听着这话,脸色又是一青,很是难看。
“哀家只知道静惠是个会钻营的,几个长公主里偏她会哄得皇帝高兴,叫她成了长公主里的头一份儿。如今看来,真是老话说得好,女肖其母,这婉丫头也真是会讨好顾氏,她一个打小就封了郡主的尊贵人儿,如今也要交好奉国公府的姑娘了。”
“怎么,选了那顾孚青为夫君还不满意,如今还要捧着贵妃名下认来的一个公主吗?”
见着太后生气,方嬷嬷连忙出声宽慰道:“太后莫要动怒,皇上膝下只大公主一个公主,如今多了一位承欢膝下不也是好事儿。”
“如今贵妃膝下只一个五皇子,若日后生个小公主,这亲生的自是比认来的亲,昭阳宫有的是热闹呢。”
方嬷嬷心里头其实不这样想,因为她打听过这程淑,知道她是个有分寸知进退的,哪怕往后贵妃有了亲生的公主,也不会觉着贵妃偏心。
可她伺候了太后多年,自是知道怎么说才能叫太后消气。
果然,听明白她话中的意思,太后脸色好看了些:“也罢,既住进宫里了,依着规矩明日也该来给哀家请个安,哀家倒要看一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