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风越来越大, 天边电闪雷鸣,照亮乌云黑压压的一片, 眼瞧着就要大雨倾盆了。下人们将门窗都合上了, 去外边把灯笼都收到廊下,院子里还有紫竹晒得干货,本拿物件掩着,现下也干脆全收进来了。
明月叫人把屋里的冰车撤了, 依旧凉快, 外边响了一会闷雷, 忽然就是一阵急雨, 瞬时噼里啪啦地笼罩了整个屋子,清凉的雨水打在窗沿上。
第二日也是个阴天,黑沉的云幕压在天边,很是凉爽。
明月头一夜睡得很舒服,第二日明月起得早, 这时谢琅玉已去书房处理公务了。
明月起了床,只披了件外裳, 便去里边的碧纱橱瞧瑜姐儿。
瑜姐儿睡得四仰八叉的, 两只小手捏成拳搁在脑袋旁, 小鼻子一皱一皱的,还打着小呼噜。
明月同紫竹探着脑袋瞧她,两人笑了一会, 就轻轻把帘子打下来,便去梳洗了, 接着明月就开始看账本, 时不时翻翻各家夫人递来的拜帖。
明月如今做了皇后, 单单把宫里打理好也不够, 宫外的才是最难应付的。她一言一行都受人瞩目,在外人面前讲话也要注意,自个可能无意讲了句什么,旁人会错意了,还以为收了什么信号,胡乱琢磨反而要出事。因此身边熟识相处的人都是挑选过的,尽量避免这样的误会。
谢琅玉自己的亲信党派,他们的亲眷明月都处的很好,其余的人,明月就得揣摩里边的度了,许多时候是不好亲近的。
今个这才起来,就收了李大夫人的帖子,明月翻了翻,一时觉着有些难办。
李大夫人是二嫁人,如今李大老爷官运亨通,旁人唯有奉承的份,少有人晓得她二婚前也是有一子的。
明潜如今满十六了,到了要订亲事的年纪,明家三房夫妻二人如今都还在苏州,独把明潜送到京城明家大房来读书了,暗地里也替孩子琢磨过亲事。
就是明三老爷这么多年,在苏州也只是个四品地方官,虽在苏州也能说一门体面的亲事,但如今明家早已今非昔比,明大老爷在京城不讲如鱼得水,也算的是颇有建树了。
一大家子相互扶持,明三夫人就想替明潜找个当下能找着的最好的亲事,托了明家大房,还私下托人求了明月来。
三舅母也没强求,明月没有不应的,预备着等明潜科考了,瞧瞧底下的女郎们,着人去说项,来个榜下捉婿也未尝不可。
偏偏李大夫人也有一条慈悲心,她娘家没什么人了,夫家族里倒是有个极为合适的姑娘,想给明潜说亲事呢。
身份是合适的,李大夫人又是一片爱子之心,可这亲事一说成了,明潜还又跟李大夫人成一家子了,李大夫人的算盘打得好,可要叫明家三房的人如何想?
三舅母自是不应承的,李大夫人也不敢托人去找明潜,倒是隔三差五地给明月写个帖子来,写来写去,就是想叫娘娘在中间讲情。
明月私以为这事她做不了主,还得看明潜的意思,看三舅母的意思才是,并不准备掺和。
明月翻完了,便把帖子搁在一旁,接着翻了一会账册,瑜姐儿便起来了。
瑜姐儿一起床,就满床找自个的小兔子,穿衣裳都要抱着兔子穿,明月同紫竹哄了好一会才叫这个小祖宗下了床。
待瑜姐儿收拾好了,丫鬟摆了膳食,谢琅玉也放下手里的事务,到抱厦里来吃早膳了。明月同谢琅玉对坐,小孩就坐在中间,好照应一些。
今个的早膳里有一道瑜姐儿极爱吃的粉丝蒸蛋,明月这会有些饿了,就叫瑜姐儿自个坐着吃,小碗小勺子,小嘴一包就是一大口,白白的脸颊鼓的像两个小包子,吃得有模有样的。
明月觉着她这样子可爱,自己才吃了两口,忍不住就拿着帕子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