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
直至深夜,燕军总算在南关岭的山脚下扎好大营。
这时候,李楷来到中军帐,面见李烈。
“父皇,儿臣以为,我军今晚可趁夜偷袭敌营!”
“哦?”李烈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问道:“太子想夜袭山顶敌军?”
“正是!”
“是谁给你出的主意?”
“是儿臣自己的主意!”
“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父皇,白天的战事,我军连连失利,敌军必定心存轻敌之意,我军当趁此机会,趁夜偷袭,打敌军个出其不意,措手不及!”
李烈没有立刻做出表态,而是看向周围的将官、谋臣们,问道:“诸位以为太子之见如何?”
他话音刚落,一名将官跨步出列,插手施礼,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众将官相继出列,插手施礼,表示赞同李楷的建议。
李烈不动声色地问道:“谁愿领兵夜袭敌军?”
李楷立刻说道:“父皇,儿臣愿亲率兵马,与我军弟兄们,并肩作战!”
他这番话,让在场的诸将皆是为之动容。
别看太子指挥打仗不在行,但他能有和将士们同生共死的勇气,就足以令人感动和敬佩。
李烈看着李楷,难得的面露赞赏之色,微微点了下头。
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冲锋陷阵,还轮不到你这个太子上场,但太子能有这样的心思,我很欣慰!”
“父皇……”
李烈摆摆手,目光看向左右的众将,问道:“谁愿领兵,今夜去偷袭敌营?”
“陛下,微臣愿往!”
说话的是一名金盔金甲的大将,此人名叫李素,属李氏宗亲。
说起来,效忠于李烈的李氏宗亲,比效忠于其他诸王的李氏宗亲要多得多。
从中也不难看出李烈积攒的威望。
李烈看向李素,点点头,说道:“好!今晚,就由文和(李素的字)领兵出战!”
“是!陛下!”
李素插手领命。
等到黎明,即将破晓的时候,李素率领着一支五千人的精锐,悄悄上山,打算趁夜偷袭在山顶驻扎的京师军。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京师军方面竟然早有防备。
直至燕军即将偷偷摸上山顶的时候,早已蓄势待发的京师军将士们突然射出箭矢,与此同时,滚木礌石一并被投掷出来。
李素见状,脸色顿变,他向左右的将士们大声喊喝道:“弟兄们,随我一鼓作气,杀上山顶!”
眼瞅着都要冲到山顶上了,这个时候要他撤退,他实在是不甘心。
在李素的命令下,五千燕军精锐,顶着山顶的箭阵、滚木、礌石,硬着头皮往上冲。
可他们根本冲不上去。
人们是上去一拨,便被打退一拨。
眼瞅着山顶落下的箭矢、滚木、礌石越来越多,己方的伤亡也越来越大,感觉实难取胜,李素这才无奈下令,全军后撤。
一场突袭打下来,燕军折损了千余人,最终依旧是无功而返。
李素的战败,让李烈暗暗皱眉,这个时候连他都颇感好奇,很想弄清楚,这支吴军的主将到底是何人?怎会如此难缠!
等到天色大亮,李烈升中军帐。
他令李楷继续由正面进攻山顶的吴军,但这次的进攻,主要是以佯攻为主,尽可能吸引吴军的注意力就好。
而后,他又命令李素,率领一支两万人的兵马,从另一处山坡上山,从山顶进攻敌军。
很显然,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