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兴十九年的秋天, 在晋城之案引起的动荡里与余韵里不经意逝去。。
一场秋雨一场寒,转眼枯叶凋敝,寒雁南归,天气渐冷, 秋衣也换作薄冬袄。
长安皇宫一到冬日, 便妖风大作, 阴寒刺骨, 是以每年十月,晋宣帝都会带着后宫妃嫔、皇子公主及王公贵族、朝中重臣等一道前往骊山行宫过冬,待天气稍暖再返回都城。
今年也不例外,挑了个明媚日子, 乌泱泱一长队仪仗, 从长安前往骊山。
这不是云绾第一次去骊山,因着太后侄女的缘故,她几乎每年都会随大部队前往行宫,或是赏景、或是泡温泉,有时哥哥云靖安还会偷偷带她去山下的县城玩耍。
“城西那家冰糖肘子做得可香了, 炖得又软又烂,肥而不腻,还有淡淡的枣香。”
骊山行宫的宜春殿内,云绾懒洋洋躺在榻边, 与玉簪煮茶闲话:“不知道那家铺子还在开么。”
“娘娘可别说了,奴婢都快流口水了。”玉簪道:“去年您分了奴婢两口, 那滋味当真一绝。”
“是吧, 之后我再没吃过比他家还好的冰糖肘子了。”云绾说着, 忽而撑起身子道:“不若你下山去买吧, 除了冰糖肘子, 还有茯苓糕、桂花饼……”
“好啊,娘娘还想吃什么?咱可一次采买来。”说起吃的,玉簪眼睛也发亮,又偷笑地压低声音:“反正金嬷嬷留在长安宫里,管不着娘娘了。”
云绾和玉簪对视一眼,主仆俩默契笑出声。
笑了一会儿,云绾咳道:“行了,其他吃食你看着买好了,趁着现下天光还早,你拿了我的玉牌带着人快去快回。”
“奴婢遵命。”玉簪应声,自去取了玉牌,欢天喜地回房间换衣服,准备出门。
“娘娘,该喝坐胎药了。”
玉竹那边端着汤碗进殿,窥见自家主子眼里的欢喜,笑道:“您派玉簪出宫买吃食了?”
“嗯,反正县里的位置她也熟悉。”视线落在汤药上,云绾脸上的笑意就淡了,咕哝道:“不然今天就不喝了吧。”
都喝了几个月,真是要喝吐了。
玉竹自是心疼她的,左右瞧了瞧,附耳道:“嬷嬷特地将珍珠派过来,就是怕您偷懒没喝。”
大抵是到了行宫,人都变得散漫些,云绾掀起眼皮看了眼帘外的珍珠,吩咐道:“珍珠,将蜜饯盒子拿来。”
“是,娘娘。”
趁着珍珠转身的功夫,云绾端起汤碗,将身后的窗户打开一条缝,直接泼了出去。
这行云流水的动作看得玉竹直了眼。
等珍珠捧着蜜饯盒子回来,云绾将汤碗放下,又拿起帕子装模作样擦擦嘴:“我怎么感觉,这汤药愈发的苦了……”
她顾着演戏,全然没注意到珍珠听到这话后,那猛地颤了两下的睫毛。
“大抵是天气冷了,汤药凉的快,是以娘娘喝起来觉得苦。”珍珠端着笑容,轻声道:“娘娘快吃些蜜饯甜甜嘴吧。”
云绾嗯了声,拿着蜜饯吃起来。
珍珠见她神色如常,暗松口气,又提议道:“今日天气好,听说梅园有两株绿萼梅花开了,娘娘若有兴致,不若去那边逛逛?”
“这才十月,梅花就开了?”云绾惊诧。
“是呀,那些梅花好似是从蜀地移植而来,开得比较早。”珍珠笑道:“正是如此,才显得稀奇咧。”
云绾也来了几分兴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若去看看花儿,逛累了回来,玉簪买的吃食估计也到了。
她心里计划得很好,披了件轻薄的银白底色翠纹织锦羽缎斗篷,便带着玉竹和两个小太监一道出了宜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