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提议受到推崇,儒学在大汉仙朝的地位便是与日俱增。
作为都城长安的儒学书院,太学的建造规格可谓是奢华至极,丝毫不逊色于皇宫之中的亭台楼阁。
太学书院外,宋熙一席便服来到门口。
“宋前辈。”
看守大门的士卒见过宋熙,知道这位前辈和董大儒交情莫逆,自是不敢得罪。
“我来看看孩子,二位可否行个方便?”
宋熙微微一笑,伸手从乾坤袋中取出了不少银两。
“前辈说笑了,别人不能进,前辈自然是可以的,前辈请随我入内。”
几个士卒哪敢乱收宋熙的银两,急急忙忙的带头引路,领着宋熙走入书院。
书院很大,绿树红花繁盛茂密,翠竹小道曲径通幽。
不一会功夫,宋熙就跟着士卒来到了一处庭院之外。
还未靠近,便有朗朗书声传入耳中,细听之下,倒是颇有文人雅士之风。
“宋前辈,就送您到这里了,若是有什么需要,直接吩咐学舍里的侍者即可。”
守门士卒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快步离去。
“嗯,有劳了。”
宋熙点点头,迈步走入庭院的凉亭之中,取出一壶悟心酿开始耐心等候。
等了约莫半个时辰,随着先生宣布下课,书院学子纷纷收拾好笔墨纸砚,三两结伴着离开了书舍。
放眼望去,书舍之中,只剩下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收拾书卷。
走入屋中,看着情绪有些低落的小长生,宋熙笑了笑,几步上前,取出一根糖画在小长生眼前晃了晃。
“糖画!”
小长生愣了愣,欣喜的看向身旁。
“爹!”
“拿着吃吧,这段时间就别学了,爹带你出去游玩,放松放松。”
宋熙笑了笑,将小长生身上的包袱收入乾坤袋,带着长生向门口走去。
此刻的书院门口车水马龙,十数辆造型不一的马车停靠路旁。
作为长安的顶级书院,能在太学就读的子弟大多出自权贵豪门,每家每户都是长安有头有脸的人物。家财万贯,出手阔绰,接送子弟的自然都是马车。
“宋前辈。”
一辆造型奢华的马车旁,一个老者快走几步,恭敬的向宋熙作揖见礼。
老者姓孟,是董仲舒府上的老人,这段时间都是孟老在接送小长生上学。
“孟爷爷好。”
小长生很有礼貌,对着老者客客气气的喊了一声。
“长生好,长生好啊。”
“孟老,这段时间帮我和董先生请个假吧,我想带长生出去走走,算是散散心。”
“也好,我家先生时常提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了,这次出行可需要老朽安排一番吗?”
孟老赞同的点点头,思索一番问道。
“不用劳烦孟老了。”
……
临近傍晚,长安街头的夜市人头攒动。
一处热气腾腾的馄饨摊上,宋熙寻了处桌子,点了碗大份馄饨。
邻桌坐的同样是一对父子,此时已是秋日,天气转凉,但这对父子的衣服依旧单薄,缝缝补补的全是补丁。
“掌柜,来一份馄饨。”
中年挥了挥手,示意掌柜过来。
“两位客官,大份还是小份?”
正在擀面的掌柜拍了拍手,快步来到中年桌前。
“大份多少啊?”
中年摸了摸身上的铜板,试着问道。
“大份十五文,小份十文钱,您看看要哪个?”
“就来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