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21章 熹平元年

第221章 熹平元年(1 / 3)

建宁五年,三月初八。

本来平静的大地,因为一个人的死亡,发生了震动。

太傅胡广薨!

就在天子刘宏打算励精图治之时,太傅胡广突然就薨逝了!

这令朝中大臣心惊不已!

其实胡广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也算是寿终正寝。

但他担任的职位特殊啊,不仅是当朝太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还总领尚书事。

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

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

东汉尚书台权力极重,既出诏令,又出政令。不仅朝臣选举,由尚书台主管。

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甚至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对朝政有着重大影响。

不过尚书台权力虽重,但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

但是东汉和帝以后,多幼君弱主,实权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尽管三公要听命于尚书,但尚书又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如今十常侍虽然颇得天子刘宏宠信,但曹节等人也不敢太过放肆,毕竟上面还有太傅胡广压着。

如今胡广一去,顿时朝廷中士族大臣都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

前宦官打压士族,因为有胡广从中斡旋,他们也没有太过担心。

世人皆道: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说的就是太傅胡广,可见他在士族官员中的地位。

自安帝时胡广进入朝堂以来,他就以中庸之道行事,不断周旋于外戚、宦官和士族之间,历经安、顺、冲、质、桓、灵六帝而不衰,都说他性格圆滑,最会左右逢源。

外戚梁冀专权时,要不是胡广忍辱负重,秉公仗义,不为虎作伥,还不知多少正直的官员被迫害。

后来宦官当权,外人都道胡广柔媚宦官,保位持禄,但若不是有他在朝堂上主持公道,不知有多少人无辜冤死,而这大汉的天下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呢。

如今天子年幼,被宦官蛊惑愚弄,胡广更是有心改变现状,奈何宦官势大,只有联合他人,方能有一较之力。

胡广原本计划找个合适的机会,让失势的皇太后窦妙重新回到长乐宫,压制宦官,可谁又想到天子竟将自己的生母接到长乐宫中居住,让他的计划一下落空。

本想徐徐图之,奈何宦官终日在天子面前构陷,越来越疏远皇太后。

恐怕再这样下去,这天下都会被宦官弄的一团糟。

不曾想天意弄人,去年接连发生的天灾,让天子刘宏也开始疏远了宦官,励精图治起来。

就是跟窦太后的关系也缓解了,更是在去岁十月一日,窦太后寿诞时,亲率百官为窦太后

贺寿。

这让朝廷百官都看到了希望,没想到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时,胡广却薨逝了。

这让他们措手不及,也对以后的前程产生了担忧。

因此当天子刘宏召开大朝会商定太傅胡广的身后事时,德阳大殿内,却是一片缄默。

“诸卿以为朝廷该以何礼节安葬太傅?”刘宏忍着悲痛问道。

他继承大统时,刚满十二岁,那时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

不久之后,窦武陈蕃谋诛宦官失败遇害,于是朝廷命胡广接替陈蕃任太傅,总录尚书事。

胡广博学多闻,学究五经,对他

最新小说: 恋综观察日志 气运词条,从九龙夺嫡开始 在泥淖中向往 [火影]人在木叶,全员好感拉满 七里冬 被反派师弟发现系统后 你一个首富,亲自给顾客开车门? 幼儿园大厨养崽日常[美食] 困春莺 术式是想象召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