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这么想着,面上还是镇定的又问道:“若定做价钱多少?”
“看您需要的大小……”
“就那么大的!”谢杏儿指了指货架上的罐子。
掌柜的顺着她说的看去,然后回道:“这么大小的买现成的三文钱一个,若是定做看样式和花色繁复程度,价钱不等。”
那货架上摆的是个没什么花样的陶罐。
“若只是在罐子上做个标记,像是写个字或者画朵花的样子怎么算?”
“这……”那掌柜稍沉吟,然后才道,“若字迹简单一文钱也就差不多了……”
谢杏儿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又了解了些其他的便离开了。
并没有这会儿就定下了,她想着回去找林松商量商量,确定没问题了再定下。
这次去府城前,谢杏儿大概过几天打听过自己铺子里食客们的意见。
如今除了县衙和许多买凉粉回去的客人,每日到店里吃的食客大约有三四十之数,有时人多也能卖出大概五十碗。
不过这是少数情况,且这些人有半数都是下辖镇乡来县里做力工杂工的。
若油辣子真要往外卖,还得看县城里的食客,倒是这部分人,都挺有兴趣的。
特别是谢杏儿屋后巷子里的邻居林嫂子,特意问过两次什么时候才有得卖。
因着最近开销大,看着越来越少的存银,谢杏儿心里也有些焦急。
不过最近铺子的生意越来越好,每日倒是能有百多二百文的盈利,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百来文。
谢杏儿心里也想着赶紧拓宽赚钱的路子……
翌日。
谢杏儿三日前曾跟食客们说过要歇店三天,虽然她有预料今日的生意会好些。
但不知是何原因,今天来的人竟格外的多,甚至有许多是之前没见过的。
便是照常做的两桶凉粉,除了一桶做好就直接送到县衙膳房,其他的还没到午饭的点就被买光了。
谢杏儿有些不解,难不成几日不见,大家就这么惦记了?
不过生意好也不是什么坏事,因此谢杏儿也没有钻牛角尖。
倒是连着好几天,都有个才来食客来买了好几份回去,后来在林松的解释中谢杏儿才明白,那是县衙内院曹县令府中安排的下人。
“县衙内院?”谢杏儿不解。
“县衙内院住的是曹县令,那人应当是县令府内的下人。”林松解释道,“我听说这几日内院厨房在研究那凉粉,大概是不成功,因此这才从你这采买的。”
“原来是这样。”谢杏儿了然的点点头。
谢杏儿虽好奇她们研究得如何了,可如今见她们安排人来自己这买,想来肯定是做得差些。
事实也跟谢杏儿想得差不多,自从那日曹县令府中吃到了县衙膳房大师傅安排人送去的那道凉粉,曹家几口人都爱上了那口感。
只是味道方面不是很能适应,于是县令夫人便安排自家厨娘去做。
那厨娘倒也仔细琢磨了,还和膳房大师傅取了经,最后经过多次试水,做是做出来了,但口感上却差许多。
吃过更好的,这会自家厨娘做出来的只能算是勉强。
曹府厨娘见自己新做的这道凉粉上桌之后,并不如第一次谢娘子送来的那个受主子们的欢迎,每每上桌都还剩余许多。
虽她自己没吃过具体如何,但也知道大概是做得不算好,因此有心想吃谢杏儿铺子里做得凉粉尝尝。
却没想到等她正打定主意安排人去买就碰了个壁,打听了才知道谢娘子有事去了府城,铺子也歇店了。
但家中主子确实喜欢这吃食,她还是硬着头皮做了几日,却总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