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认识的差不多了 ,又闲聊了些其他的事儿,王娘子就提起正事来了。
“刘姐姐,先前你说前两日我拜托你们帮忙打听的有消息了?”
“是啊!”那姓刘的妇人连忙回道,“也是赶得巧,前阵子那些来咱这府试的学子,最近陆陆续续都走了,因此院子就空了些许!”
“这会要租啊,价钱可便宜多了!”
“我记着你前两日是说有往外卖的最好来着,我也打听了,那在外街赵家的铺子当差的孙掌柜他家的宅子说是要卖,听说是他主家安排他去津洲了,还许他拖家带口的去……”
“这事儿我也知道,还有那张二姐家,她家闺女不是给那……当小夫人嘛!带着她家发达了,她家小子在外街开起了铺子,说是要搬到洒金巷那边呢!”
“张二姐家真是好运道!看她家如今的样子,谁知道前些年都差点吃不上饭呢!”
“还有这事儿?那我倒不清楚!不过我我们也打听过了,那个冯家有个小院子打算卖!说是他家儿子进京赶考缺银钱,这才打算卖了那个平日里租出去的院子!”
“对!还有那个罗家也是,他家说是儿子在蜀州混得好,前阵子来信说要接罗婶子老俩口去蜀州呢!反正这府城的宅子也是他们前些年买的,罗婶子说儿孙都在蜀州,后面懒得回来,也打算把宅子卖了,罗家那个宅子比冯家的还宽敞些!”
“是是是,还有钱家也是,说是他那家里有些事儿,也打算卖宅子,不过他那宅子同冯家的差不多大,寻常也是往外租的……”
“其他的么,基本上都是对外放租的,暂且没听说谁家要卖宅子……”
一群人你一句我一句,都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
谢杏儿静静的听着并不插嘴。
王娘子倒是结合大家的言语有了粗略的印象。
因着附近有许多私塾,且离府城学院不远,再往外走几里路就是著名的秋山学院。
因此也有许多家中有读书人的人家会租了此处的宅子。
卖的么,倒还算少的,这一片少说也有上百间宅院,是府城还算有名的居住区,寻常大家一般叫这片叫石榴巷。
这会有出售意向的也才五家,大概也是因为附近的人群比较稳定吧。
这么一想也不算坏事儿,大多数人都是熟识的,偶尔来往的人群也多是读书人,安全方面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
原先谢杏儿手里没有那卖方子的一百两时,她是打算租宅子住的。
不过如今手里有了闲钱,且份量还不算太小,她就打算直接置办宅院了。
再说了立女户也是有这要求的,谢杏儿把自己的意思同干娘说了,见干娘也是认可的,心里就放心了许多。
前两日王娘子就说了让周围的邻居帮忙留意留意,也不拘是出租的还是出售的,都帮着打听打听。
大家一开始还以为是她自己要来住,于是都有些好奇,她在李府的差事做的好好的,特别是这两天听说了李府要迁往玉京,心里更是疑惑了。
于是说完了打听的消息,就有人忍不住询问了。
“王娘子,你看宅子是打算自己住?”
“是啊王家妹子,听说李府要举家去玉京?你咋不跟着去?!”
“听说李府主子这次允了府里的人赎身,莫不是你也赎身出府了?”
“没有呢,我也是要跟着主子们上京的!”王娘子听了连忙回道。
其他人听了这话又问:“那你这宅子……?”
王娘子听她问这话,拉过杏儿的手说了起来:
“我么年纪大了,伺候了主子十几年,舍不得走。
倒是我这干女儿,年纪还小,今年才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