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两个厢房,里面那个专门用来存这些做好了的吃食的。
如今靠里面墙边摆着两个架子,上面放的是要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的梅饼梅肉,另一边地上则是十几个坛子占据了一大块角落。
便是被搬走了三坛,也还剩了十几坛,够谢杏儿继续做好一阵子的生意了。
再者虽然梅子过季了,但当季的新鲜山楂也出来了,刚好接着做新鲜吃食,不至于大家吃腻味了梅子。
虽说谢杏儿也考虑过做其他糕点,但糕点会做的人很多,稍微有点手艺的都会几样。
且糕点饱腹,平日里富贵人家大多自己常备着,寻常百姓又舍不得买。
因此谢杏儿才想着讨巧,除了日常长期经营的包子摊,再兼做更复杂也更具时令口味的蜜饯。
山楂虽然和青梅都是酸涩带点甜的滋味,不过到底是两种不同的果子,自然是有不同的韵味。
于是谢杏儿又寻了个府城学院休沐的日子,一大早去集市上找许家人,同时也是想看看有没有新鲜山楂卖。
按照老位置,谢杏儿一眼就看到了许大嫂。
她喊了一声,许大嫂就看了过来。
“谢妹子!今儿你怎么来集市了?”
后面几次许家送青梅去都正好赶上谢杏儿看包子摊,再说也接触这么久了,谢杏儿对他们家也信任,相信他们不会以次充好。
“许大嫂!我来是有事寻你!”谢杏儿连忙解释了一句,然后接着问,“你家或者你们村里可有种植山楂?”
“山楂?”许大嫂跟着念了一句,“那玩意儿可比青梅还酸!
再者我们村也没人种,倒是我们后山有野山楂,不过最近我也没上山,不知道成熟了没。谢妹子可是打算买山楂?”
谢杏儿点点头:“有这个打算!劳烦许大嫂,能不能帮忙看看那野山楂如何了?再者可有认识的人家有种山楂的?”
许大嫂仔细想了想,摇摇头回答:“我印象中我们附近都没有种山楂的,那东西极酸,没法吃!
也就村里的孩子们偶尔去山上遇到了,看着红彤彤觉得好看会摘些来玩儿。
今儿我回家了问问,看今年山上有没有山楂,若是有我就摘些来给你看看可用得不?”
“好,多谢了!”谢杏儿先谢过许大嫂,然后忍不住轻叹了一口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来还得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买到了,若实在不行,也只有放弃了。
不过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如今入了夏,正是仔姜鲜嫩的时候,也适合做来吃。
夏季多雨水,正好姜是发汗、解热、消炎、祛湿的。
于是又问道:“许大嫂,不知您家可有种姜?”
许大嫂愣了一下回道:“姜?有倒是有,不过不多,且如今还嫩得很……”
“就是要嫩姜,可能有个十来斤?”谢杏儿又问。
“十斤是有的,妹子可是要?”
“要!就来十斤吧!”
和许大嫂商量好后,谢杏儿就继续去集市上逛了,不过逛了一大圈,也没见着有卖山楂的。
她不信邪,又去了两个更远的集市,一样没有找到卖山楂的。
倒是在街头有遇见卖糖葫芦的,谢杏儿买了一串,又打听了那老爷子是自己家种的山楂树,只够自己家用,便歇了想采买的心思。
也是,一串糖葫芦上面就五个山楂,被晶莹透亮的糖壳包裹起来,不但滋味好了许多,也能卖上价。
谢杏儿买的这一串糖葫芦就花了三文钱,里面的山楂个个红亮饱满。
若是按斤卖,一斤新鲜山楂也就两三文钱,即便是谢杏儿提了,人家也是不会答应的。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