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见她吃的双唇有些红肿,且热出了一脑门的汗,便觉得有些没想周到。
宋霏霏听了她这么说,便连忙道:“吃得的吃得的!”
宋霖娘也说道:“这小丫头吃辣比我还厉害呢!”
如此谢杏儿才没有多说,只是心里仍想着下回注意些。
宋霖娘吃着吃着又说起:“今年咱家要是再请你们舅舅他们来吃饭,索性都直接吃这热锅子算了!省得一样样的折腾那么多菜……”
谢杏儿点点头:“娘这主意极好,又省功夫又能吃得暖和!”
说着她顿了顿,继续道:“只是这一个陶罐不够,晚些时候得再去买两个,再者地方也不合适……”
宋家五人加外家孟家一道二十几个人,可不是一两桌就能坐得下的。
再说了今天自己家几个人图了新鲜方便才在厨房吃的,总不能有亲友来了也都坐在厨房吧!
先不说有没有那么宽敞的地方,单是这感觉就不太好。
宋霖想了想回道:“咱家不是还有几间房闲着的么?空一间出来专门做了饭厅吧?”
宋家往日吃饭都是在堂屋,堂屋宽敞的很,日常除了来客时一起围坐,剩下的时候就多是一家人在此用饭了。
因此宋霖便想着干脆再收拾出来一间饭厅算了,厨房隔壁的屋子就是空着的,只是往日闲置了许多杂物。
谢杏儿听了觉得可行,便转头看向了婆婆。
宋霖娘自然也听到宋霖说的了,仔细思索了片刻,还真觉得这主意不错。
便点点头与谢杏儿说道:“臭小子这主意不错!杏儿你可有想法?隔壁屋子就是空着的,你看看怎么弄合适?只管安排我和你爹就是了!”
若在厨房隔壁单独收拾出来了一间饭厅,自然就省得往后再把饭菜端到堂屋去吃了。
虽说热锅子这个吃法好,但也总不能天天顿顿都吃吧!
一家人又继续吃热锅子一边商量了起来。
吃饱喝足后,厨房里也依旧热闹。
谢杏儿和婆婆两人一人收拾厨房残局一人洗碗,宋霖则是带着妹妹把从堂屋搬来厨房的桌子板凳都搬回去。
至于宋霖爹,被宋霖娘安排去院子里劈柴去了。
宋家虽每每入冬都会买炭,但炭的价格比柴火贵了许多,宋霖娘今日吃了热锅子觉得又新鲜又好吃,已经惦记着冬日热锅子就是宋家饭桌常客了。
热锅子这吃法什么都好,就是极费柴火。
再有谢杏儿说的时不时给家里人熬药膳汤食补养身,宋霖娘便未雨绸缪,吩咐宋霖爹没事就去劈柴去了。
今日宋家面馆铺子没经营,而谢杏儿那包子铺又只忙早上那一会儿功夫。
于是一家人收拾完又各自回房小憩了一会儿,然后一道送了宋霏霏去苏月娘的绣班学习,其余几人就一块出去采买去了。
今日宋家吃这一顿热锅子,用的是往日在铁匠铺买的特制的小灶,其实就是厨房的火塘,上面放了铁匠铺买的能支起陶罐锅具的铁架。
这种铁架便是在野外随便支起也能用来炊煮,省得去挖坑成土灶了。
另外也还有一种可移动的陶土灶,内里就是土灶的样式,只是大小只比寻常的陶罐大些。
买这种灶的多是买回去熬制汤药,小小一个,用时再拿出,不用时随便找个地方搁置就是。
且这种灶火力比大灶温和好控制,很适合需要长时间熬煮的汤汤水水。
若是炖汤,文火慢炖,滋味更香醇。
若是熬药,更讲究火力的控制,适时调整火力,才能更好催发出药效。
谢杏儿便是打算再买就买这种,往日她在李府也是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