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我和人工智能艾雅 > 第3章 陈杨两式太极

第3章 陈杨两式太极(1 / 2)

清晨冷湖体育馆小广场沈星海正在练习太极拳。他不紧不慢放下双手,迈开左腿,连贯而不失节奏开始打拳,全身柔绵而有力地开始摆动,每一个关节灵巧地配合着。

只见他双手如同白云一般舞动着,在柔和的动作中藏着几分刚劲,握拳,转腿,向前缓缓冲拳,推掌。沉浸其中的沈星海觉得正在全神贯注地将混沌的天地分开,他每个动作非常精确,到位,齐整。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拳法,所以借力打人、引劲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练,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引劲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这是爷爷教的陈氏太极拳要领,沈星海牢记在心。想起小时候,他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被爷爷拉着去海边练拳,巴不得天天刮风下雨这样就可以不用去练拳了。

现在多年来早起练拳已经成为习惯。爷爷过世后,再也没有人监督自己练拳,每日的习练是一种日常,小广场里几乎天天能够看到沈星海练拳的身影。

陈氏太极拳,本名陈家拳,相传于河南陈家沟,是明朝后期武将陈王廷的祖传武功。清末,传于外姓弟子杨露禅,杨在京城立擂百日不败,人称杨无敌。当时该拳还不叫太极拳,叫绵拳或者炮锤,杨露禅成名后在北京教拳,形成杨氏缓柔的风格。之后,武禹襄,武式太极拳创始人跟随杨露禅学拳,武禹襄在老家米店得到《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一书后,发现拳理与杨露禅所教得非常相似,遂将其赠送给杨露禅,杨露禅以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为纲,改炮锤为太极,太极拳在北京名声大燥后,其名称和太极拳论一起回传陈家沟,陈家拳这才改名成了陈氏太极拳。

相隔不远处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在一旁看沈星海打拳。他时不时地微微点头,是对沈星海精湛拳术的肯定,老者眼里满藏不住对这位年轻后辈的喜爱之情。他练杨氏太极拳,沈星海练的是陈式太极拳,两人第一次见面。

“年轻人你的陈式太极拳打的真不错,应该练了很多年了吧?”

一位陌生的老者和自己打招呼沈星海应道:“小时候跟我爷爷学的,您是来这边的游客吗?我以前没有见到过您。”

“我叫谭明远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我们的团队在赛什腾山找到一处绝佳天文台地址,打算在那里建一座国际一流的光学天文台。”

“我只去过俄博梁雅丹,赛什腾山没有去过要建天文台真好,冷湖晚上的星星又多又亮,和我海边老家的星空一样漂亮。”

光学红外观测台址是国家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台址只有中纬度的智利北部阿塔卡玛沙漠地区和美国夏威夷莫那卡亚峰,以及堪比空间条件的南极内陆冰穹。我国天文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部署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选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谭明远研究团队在青海海西州西部无人区开始台址搜寻工作,在赛什腾山C区四千二百米海拔标高点找到了个绝佳地址。

从冷湖镇到赛什腾山沿215国道开车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路程,谭明远的团队在冷湖镇安了家,沈星海在冷湖镇多了个每天一起打拳的朋友,他改口唤他“谭工”。

两种太极拳本是一家,两个人也就自来熟,深入了解后谭工对每天和他一起打拳的年轻人评价颇高。

“星海老实淳厚,身上如影随形地跟着习武之人该有的道德修养,年纪轻轻的就很有智者处世

最新小说: 眷南风 误认夫君是个柔弱书生 不小心成了修仙界的情敌 创业游戏,财富提现 我夫君很行 折琵琶 听说你喜欢我 康熙后宫成了玩家复活点后 婚港 炽野心动[追妻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