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呢,先行释放一批乱民。
这点,殷正茂阻止过,但拗不过他海瑞,那些跟风起哄,没有冲在最前面的,一共二百来个人,也都放回去了,但是不能离开乡里,随时等候再审。
海瑞本以为这些事做了之后,局面一定会安静下来,可非常出乎意料——
事态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更激化了。因为乡民已经被彻底激怒,跟缙绅完全对立起来。无论是县城、乡里,道路之上也是怒目而视。
乡民都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是有人拿他们南浔百姓往死里作,南浔百姓都成了朱墨的替死鬼……
缙绅呢,死死咬住是乱民是受人指使要在湖州搞事的,必须弹压,否则海瑞无论做什么都不配合。
如此一来,
双方势同水火,而海瑞反倒被夹在中间了。
老百姓的确信任海瑞,深知他在淳安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保护百姓,可这件事上,南浔百姓却不听劝了。
他海瑞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照理说,他海瑞是什么人,百姓还不清楚?不可能怀疑的啊?怎么这次不跟他海瑞站在一起了?反倒是一提起朱墨,百姓们都是毫不动摇的信任。这又是为何?
思来想去,
海瑞觉得这里就是问题的关键——
南浔百姓无缘无故地被人拿去做大文章,等于成了百官缙绅反对朱墨的替死鬼,因此爆发出空前的愤恨,且已经死了六个,伤痕再也无法弥合了。百姓认为他海瑞解决不了这个事,只有朱墨能解决,或者说,他们也意识到,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跟朱墨绑在一起了。
“唉……”
海瑞端坐正堂,长长叹了口气,还真不知道这事最后怎么收场?
而就在这时,
亲卫突然来报——
“海老爷,不好了,几百个书生在府衙门口闹事,说要严惩殷大人……”
“什么?”
“书生?”
“严惩殷正茂?”
“这……?不可能啊!”
海瑞大惊——
严惩殷正茂?
这谁啊?
哪来那么大的口气?
匆匆出门,却见三个书生为首,身后真的跟着一百多个秀才。为首三个人里,居中那个手里捧着一本书——
《大明律》
而旁边两个各持一副对联,写着——
“酷吏杀民,造流言惑众,请一准大明律,严惩殷正茂;
良臣变法,使四民受益,望同体天地心,洗冤朱子玄。”
而此时,
越来越的百姓也都在一旁围观,虽然一言不发,却全都充满了期望。现场透出一股浓浓的悲愤之情。
海瑞定睛打量,发现为首捧着大明律这个人,三十来岁,神采不凡,有一种超然的气度,旁边两个也是眉清目秀,眼中都充满了坚毅之色。身后的那些儒生,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全都一言不发,人人手里也都攥着一本《大明律》。
“大明律、大明律……”
海瑞喃喃自语,心想:你们捧着大明律,这是最好的办法,可见这三个书生不简单,不知又是什么人?
须知,
海瑞一向最爱惜百姓,也最尊敬为民请命的人,当即上前,对着三人深深一躬,正色道:
“三位千里奔波,为民请命,海瑞钦佩至极,但不知高姓大名,又有何说法?海瑞好上达省里和内阁?”
三人知道这人就是海瑞,自然也是早已钦佩,当即深深还礼,居中一人道:“我叫何心隐,左边这位是颜山农,右边这位是罗汝芳,海大人是本朝清官之首,请受我等一拜。”
三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