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陛下,这信赖之恩报不完啊!(1 / 2)

当年燕山之战,刘綎追随肃毅王鏖战,肃毅王战死,刘綎以七十二岁高龄也战死在燕山脚下,算得上血染沙场为国尽忠了。

二圣南巡后,朝廷论功行赏,追封刘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子刘俊荫南昌指挥使司指挥使。

胡应台告知刘招孙朝廷之事,叮嘱道:“如今北伐东征尚未结束,朝廷阁臣便试图摘果子。老夫不放心张名振,此人能打能杀,然双拳难敌四手,故意图调你去福建。”

刘招孙目光一红,肃然道:“原来如此,当年家父陷于敌军,肃毅先王拨马回援,那真是,真是恩重如山。那一战,末将也在军中,亲见先王策马在前,先父持刀追随在后,杀敌逾百,力战而死。今既为先王嗣王出力,便是死了又怕什么。末将这便出发。”

“急什么!”胡应台道,“明日奏明圣上,肃庄有兵马,你带着一个营昼夜兼程去,要多带炮兵。”

“不要,”刘招孙舔了舔嘴皮笑道,“我听说,武烈大王麾下,不独以火炮见长,而且有弩兵精锐。福建多山多雨,带去了火炮反倒是累赘,我只要三百弩兵。”

“如何作战?”胡应台稍稍喜悦。

刘招孙理所当然道:“在虎狼巢穴,岂能与他们阵战?末将只盯着敌军,他们今日敢攻击,末将便夜里杀将进去,他们杀我们一人,我杀他们一千个。他们困我们饮食,我便杀他们一千户,这世上没有杀不服的敌人。”

胡应台扬眉:“正是这个打法,但……”

“大丈夫战死沙场,幸也。末将是个军卒,不考虑身后之毁誉。”刘招孙毫不在乎笑道。

但他有个条件:“待武烈大王回来,末将若侥幸不战死,恳请部堂允末将前去叩见。”

他极向往道:“末将这些日子听说大王横扫漠北、马踏辽东,无一日不为先王振奋。有子如此,先王知足了。但若能见一见先王之子,若见他风采更胜先王,末将死也瞑目,可去见先王了。”

胡应台心中叹息,肃毅王当年回马解刘綎父子之危局,老刘綎报之以拼尽全力战死马前,那可真是一段传奇。

从那时,或许刘招孙这样从来不服人的猛将便死心塌地心折了。

遂许诺:“武烈王尚不知这些,肃毅王仇敌如今竟加官进爵,到时老夫带你堂堂正正去拜见,你亲自告诉武烈王当年燕山之事。”

刘招孙满脸筋骨皮肉都在鼎沸一般跳动,怒恨道:“孙绍祖这个狗娘养的东西,若非末将想见一见武烈大王,早尾随到镇南关,将这厮脑袋拧下来以告慰先王。”

“是了,还要告诉你,当年那些叛将,武烈王不从历代肃王遗愿,该杀的早杀得干干净净。若非三位郡主护着,那几家血脉也被杀光了。”胡应台通报。

刘招孙大笑,叫一声痛快,怒声道:“先王性情中人,慷慨任侠洒脱豪迈,末将这么一个天生地养的弃儿也视如骨肉手足,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意气相投那便死也甘心。此次去福建,末将要保重不至于战死,待仇人归来,定取其首级,免得大王为难。”

“那你恐怕是赶不上,南征必败,武烈王平定北方,折返便要南征。福建若定,或许你可去当先锋。”胡应台笑道。

刘招孙便有些扭捏,惭愧道:“末将杀俘,若非部堂护着早就没命了,若去了军中,只怕,嗨,只怕惹人非议。”

胡应该微笑,心下道:“这是个赤诚之人,若可为储君扈从,岂不以一当百?”

遂道:“安心去,尽快回,老夫保你一个王府扈从。肃毅王与老刘綎之仇,到南征大败清算之时,你也要亲眼看着仇人人头落地。”

刘招孙便急不可耐,一夜都没能睡着。

次日天刚亮,胡应台带他进宫。

皇帝竟记得他,吃惊地道:“人言刘省吾之子,唯独刘俊独存,这些年你去了何处?”

刘招孙启奏:“臣生恨阁臣,又恐陛下为难,是以南下追随部堂游击安南。”

“何不奏报?”皇帝怒道,“肃毅王之事须慢慢与仇人清算,燕山之战存活者都是功臣,军中为何不报?”

胡应台叹道:“老臣岂敢奏报,这厮打一仗犯一次军法,每战必立头功,然则手中从无俘虏。”

“又不是自己人,留着干什么。”刘招孙觉着很自然。

皇帝叹道:“与我家那小老虎一个模样,他如今人都说心慈手软不愿多杀,岂不知一路自贺兰山杀起,战场所杀才几十万人,刀兵所过之处没有记载的何止百万人。”

刘招孙大喜,就是,又不是自己人,还不服王化,留着他们干什么?

我皇虞的米饭多得很嘛,为什么要给他们吃?

皇帝无奈,只好调整计划,吩咐道:“你不要去福建,张名振杀心十足,李言早与他联络上了,你去了没什么用。朕给你三百人,你即刻赶赴北都,跟着昂桑去武烈大营。”

刘招孙不解,去北都干什么?

敌人都被杀完了,去混个军功?

皇帝道:“我家小老虎要去北海,要去封狼居胥,今日一早召肃藩留守四位郡主、延绥高迎祥,中军五个老将及平凉府满桂赵率教,大同府卢象升,北都留守司正留守孙传庭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