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明当然不会仅局限一隅。
他打算将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出来,只有在收获之际,才真正能品尝丰收的喜悦!
虽然说是大面积种植,但实际上他的种植区域分散不集中,首先要找出适合的坡地才开始。
在深深的山里探索了七八处,每一块山坡都被划出一片地方用于种植。
在地里把采来的松木按照井字布局堆放之后,高晓明紧接着进入了关键阶段——种植。
种植茯苓,可用菌种也可用新鲜的茯苓;高晓明缺乏菌种,但他备有新鲜茯苓。
只需将其切分为节,置放于松木之间或两段之间的位置,以帮助菌丝生长。
完成接种后,只需轻轻用锄头撒上一层薄薄的土壤掩住。
至此之后还需围绕四周挖排水沟以避免积水,大约等待十个月后,茯苓便可成熟采摘。
挖掘排水沟的同时,高晓明也担忧这即将到来的旱季可能会对茯苓的成长造成影响。
然而,担忧并不会阻止行动,即使干旱可能会影响茯苓,他也愿意先尝试种植再观察。
尽管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尝试种植茯苓,但其实整个过程与照料蔬菜大体相似:选择适宜之地深翻土壤,清理石砾和杂草,准备养料与接种材料。
总的说来,两者间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区别在于松木的预备工作中花费更多时间精力。
尽管种植工作已完成,茯苓仍需仔细照看,观察并及时清理死去的菌株。
考虑到防止其他微生物干扰生长,等到明年的春季他需再次寻找适宜之地。
茯苓一般在春末秋初种植,鉴于旱情影响,今年秋天高晓明暂不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