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坐力炮的雏形早在2十几年前就出现了,不过时至今日,尚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列装的型号。
历史上的苏联有位库尔切夫斯基的工程师极其热衷于无后坐力炮,设计过从37㎜到305㎜由小及大的1系列无后坐力炮,但是由于脱离实际要求,无1例外都是鸡肋。
他最著名的设计是在恩格斯号驱逐舰上安装305巨型无后坐力炮,刷新了驱逐舰舰炮口径,不过本时空多半是没这个可能了,驱逐舰舰炮最大口径恐怕会落到美国海军的赫尔号的203身上了,当然,这也不1定,届时的美国恐怕也未必有这个需求去改造这玩意儿了。
总之,在大扫除中,由于设计的武器太差劲,同时被其它案件牵连,库尔切夫斯基被逮捕,最后被喂了花生米。
因而,左念微也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设计完全的代入成品中,只是给工程师1个启发而已,剩下的还要工程师去设计,交给军队去检验。
话再说回“铁拳”,在历史上,“铁拳”的原型——克莱因铁拳诞生之后,接连出现了铁拳30、铁拳60、铁拳100等等改进型,乃至最后的铁拳250。
不同于1次性、用过即丢的其它型号,铁拳250没有在发射筒内部预装发射药,而是把发射药装于弹头尾部,并重新设计了发射装置,因此可以重复装填使用。
战后,以之为基础简单改动就诞生了rpg-2,中国仿制型则为56式火箭筒。
而左念微则以铁拳60的基本情况为基础进行改进,将其变为可重复使用的型号即可,毕竟现阶段的反坦克压力并没有多大,对于这种消耗品,原则上即是以够用和便宜为主要目标的。
因此,弹头大小和装药都可以进行1些削减,左念微清楚自己的水平,所以也只给了1个范围,具体的大小交由工程师自己去摸索。
剩下的部分也就比较简单了,发射筒下方装上两个握把,上方的瞄准具就用1个标尺即可,4个孔对应4种距离,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左念微估摸着,这玩意儿的破甲深度再怎么着,就算是用软钢弹壳也能有个89十毫米,毁伤力显然是足够的,射程方面就不知道了,左念微并不记得膨胀腔这些东西了,所以距离也不会太远。
不过,汉阳兵工厂的设计师们又不是吃白干饭的,左念微对于那个叫吴安源的少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问题不大,左念微并不着急,这点时间还是有的。
在收拾了1下桌上的草稿,将其收拢到文件袋之后,左念微略微直了直腰,窗外的武昌城已经暗下来大半。
这东西作为左念微的亲笔之作,自然避免了在兵工署的那1堆杂7杂8的审查流程,显著提高了效率。
当然,这样的机会显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想要走这样的捷径,往往也需要1点门路或者机遇。
历史上,“巴祖卡”火箭筒的设计者斯金奈也是如此。
他奉命参与1个“评定火箭是否有作为新型武器的价值”的项目,但是缺乏资金支持,虽然困难重重,不过斯金奈与他的助手仍然完成了早期火箭筒的设计。
正当他苦恼于没有合适的战斗部来击穿装甲时,空心装药技术兜兜转转又流入了美国,这无疑能和火箭弹完美契合。
然而当时无人重视这样新武器,斯金奈的设计面临胎死腹中的可能性。
最后,在阿伯丁试验场组织的1次反坦克枪榴弹的试验中,斯金奈发现有许多高级军官受邀参观,于是他自作主张,取来了试制的早期火箭筒,对当作演示靶的坦克连续发射,1下子就吸引了将军们的兴趣。
将军们也都争相来试射,由此,在1帮子高级军官的支持下,火箭筒得以免去了官僚主义的拖沓和繁文琐节的干扰,很快进行了修改与定型,随后投入大规模量产。
这几样装备再加上沈阳兵工厂刚刚立项的新反坦克枪也就能够满足未来相当长的1段时间的需求了。
沈阳兵工厂正在研制的145反坦克枪算是现在国防军中口径最大的枪了,再大1点的就是空军、海军装备的各种20机炮了。
次日1早,两人便匆匆从酒店赶来了,昨日没能见到左念微,负责人便开了条子给他们就近找了间酒店,昂贵的费用看的吴安源直咋舌,不过好在是有报销的。
左念微不可能在武昌留太久,接下来还有,既定的行程是不会因他们而改变的,因而将文件袋交给两人后,左念微提纲掣领的讲了1些武器要点,而后开始与两人攀谈,了解了解汉阳兵工厂内部的1些情况。
兵工学校的工读班、兵工厂的研发工作之类的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也可以趁此机会好好聊1聊。
对于这些企业的生产问题,左念微心中还是有数的,肯定是会有1点的,只是看藏的本领如何,弥补的本事如何。
几个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两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回汉阳,准备将这些东西付诸实践。
下午,左念微动身前往汉口县,左念微在武汉的行程安排基本上是:
视察政府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视察汽车厂生产情况—视察武昌大学工作和学校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