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八强争夺战开启,伏击白石滩(2 / 4)

大概过去有十几分钟吧。

杨帆抱着几个笔记本和笔,连带着陈钧的水杯都给拿来了。

这小子还没去京都呢,就已经开始担任后勤的重任了。

他和沈从军都是这次参赛队伍的候选,说候选只是好听点。

事实上,就是要他们两个在京都参赛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收集收集其他参赛队的消息,或者一场竞赛持续时间太长的话。

买饭,打水的工作就是他们负责了。

等一切准备妥当。

陈钧把自己画好的框架图,投影到大屏幕上。

接下来就开始认真的逐条分析了。

其实信息战,这东西是个很笼统,覆盖面很广,涉及方面也很广的说法而已。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比如说牵扯到网络战,心理战,欺骗战,信息保密战。

这些如果都较真的话,那都能攘括在信息战里面。

只不过眼前,陈钧不用去讲这些。

他只需要把进攻性信息武器,和防御性信息武器讲明白就行了。

其实原理并不难,加上陈钧以前接触过这些。

他本来也就懂。

就比如说进攻性信息化武器,笼统的可以分为两种。

其中一种是软杀伤,另外一种就是硬摧毁。

软杀伤包括雷达干扰系统,通信干扰系统,光电干扰系统,电力干扰弹,计算机病毒武器。

这些都能定义为软杀伤方面,在前两次作战中已经碰到过多次。

除了这些,另一个进攻性信息化武器硬摧毁,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防辐射导弹,反辐射无人机,电磁脉冲弹,强激光反卫星武器等等。

这些都是硬摧毁方面的信息化武器。

陈钧除了给他们讲这些之外,又讲解了各种电子侦察设备,预警装置,各种网络防御装备。

为了后续的大赛,不至于让他一个人操全局的心。

陈钧把后世那些,号称综合电子系统五大人体结构,都通过简化的方式,全部讲解一遍。

听这种称号,或许感觉很牛逼。

其实通俗点讲,就是综合电子系统当中号称神经中枢的指挥系统,号称手脚的控制系统,号称神经脉络的通信系统。

以及代表着大脑的电子计算机系统,还有形容耳目的情报、监视、侦查系统。

这玩意吧。

没接触的时候,会感觉很神秘,很难搞懂的样子。

真经过陈钧剥丝抽茧似的一点点去讲,再拿上午蓝军战斗机发射的那些干扰弹举例。

神秘的外衣被扒下来。

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陈钧开讲前,说是简单讲解,但就算再简单。

由于电子战涉及的太广,要说的东西多。

零零总总的算下来,仍旧占据了一下午的时间。

何京,梁魁,赵锋他们手中的笔记本也记录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看起来大家的收获都还可以。

当然,陈钧没指望通过讲这些东西,能让他们能吸收多少。

更没指望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可以像特种作战学院的队员那样。

可以破解雷达干扰的运算,还能短时间内操作反制。

这有些强人所难了。

毕竟人家特种作战学院吃的就是这碗饭,学的就是这种专业。

短时间内操作这些也不现实。

陈钧讲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让自己这边的队员明白发生了啥。

总不能每次被干扰后,都要一脸束手无策的,扭头看向他这边的指挥台吧?

面对绝对优势的时候,那倒是没问题。

但碰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时,任何操作延迟都会导致整场作战满盘皆输。

只要懂,就不会慌,哪怕不知道怎么反制都没关系。

人只要不慌,总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冷静的判断出最该执行的动作。

这才是陈钧费半天口舌真正的意义所在。

换句话说,陈钧就是用半天的付出,来换接下来大赛中,陆院的队员,可以在反应快上那么关键性的几秒就行了。

因为瞬息万变的战场,有时候就需要这些操作员,那么几秒的时间。

来改变整场战局的结果。

反正经过半天的讲解。

陈钧虽说不敢打保票,何京他们到底学了多少,在作战中会不会比之前表现的更好。

但至少,再碰到类似电子规模的交锋时,不会还像之前那样。

动不动就把头扭到自己这边,一脸询问的眼神。

陈钧作为全队的指挥,他的注意力要始终放在全局,放在研究对手的下一步行动。

推算对方的各种应战可能性,他要是过于分神的话。

很可能在接下来的作战中。

就没办法集中精力的对付那些硬茬子。

。。。。。。。。。。。。

结束当天下午的讲课后。

陈钧他们就早早的集合去食堂吃晚饭,而后按部就班的看新闻联播,晚点名。

最后熄灯休息。

第二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