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徐妙锦又失踪了(1 / 2)

祸害大明 有怪莫怪 1054 字 3个月前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生性多疑、做事心狠手辣,既雄才大略又小心眼记仇、加上喜好人妻这种种要素叠加起来,朱樉闭着眼睛都能喊出一个人的名字。

因为那个人刚愎雄猜的性格,朱樉实在是太过熟悉了。毕竟自打一出生就认识了,他能不熟吗?

“呃,老罗你说话啊,你怎么不说话了?”

只见罗贯中整个人如遭雷击般一动不动,他的脸色变的惨白,额头上有豆大的汗珠滑落。一语惊醒梦中人,因为罗贯中曾跟老师施耐庵一起出仕过张士诚的幕府。

在大明立国以后,曾经依附过张士诚的这帮江南文人被洪武皇帝朱元璋御笔一勾划成附逆,也就是投靠过叛逆的人。

虽然朱元璋没有明令追究这些文人的罪责,但是附逆的身份,等同让他们终身不得入仕做官。

罗贯中的籍贯虽然是山西太原的,可是他从小跟随做丝绸生意的父亲在杭州生活。他的老师和朋友都是江南文人,他自然随大流加入了张士诚的幕府出任谋士。

跟历史上郁郁不得志的那些大文豪一样,怀才不遇的罗贯中难免会心生怨气,将这份怨念带到了文学作品里使得曹操这个人物的形象变得丰满具体起来。

罗贯中擦拭着脑门上的冷汗,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小说本就是一家戏说之言,根本当不得真。用大王的话来说就是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罗贯中这话说的相当牵强,听在朱樉的耳朵里有点强行解释的意味。不过连朱元璋本人都对《三国演义》这本书赞不绝口,而罗贯中老师写的《水浒传》在朱元璋眼里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亲自下令让翰林院的学士编纂后才能出版。

对于《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朱元璋这个当事人都喜欢的不得了。朱樉自然不会再过多的干涉。

见罗贯中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浑身颤栗,朱樉笑着对他说:“老罗,你不用担心。《三国演义》这本书都印刷了上千册,军中将领几乎人手一本。连老头子本人都爱不释手,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

有了朱樉这句话,罗贯中才安下心来。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最担心的不是自已的前途,而是这本花费他半生心血的传世巨作。

朱樉拿着手上这本《三国演义》的原稿复刻本,上面每个字都是按罗贯中的手稿做的雕版,上面的错字都跟手稿一模一样。原稿自然是还给罗贯中这个作者来收藏。

想起历史上《三国演义》最早的刊本出现在嘉靖年间,朱樉想起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

正和罗贯中闲聊几句时,门外一直守候的赛哈智走进来禀报。

“大帅,徐府的护院统领魏海有要事求见。”

听到徐府的家丁大老远从京城赶来,想必是老丈人派过来报信的。朱樉向着赛哈智吩咐:“快快有请。”

赛哈智出去时,罗贯中从座位上起身,对着朱樉说道:“魏国公有要事找大王商议,臣就先行告退了。”

朱樉默然点头,罗贯中出去不到一会儿。一位家丁打扮的老军汉走了进来,有一只袖子空空如也。正是朱樉以前见过的徐府那帮伤残老兵。

魏海单臂对着朱樉施了一礼,“老卒子魏海拜见大姑爷。”

对方满头银丝,年纪看起来比自已父亲还大。朱樉伸手虚扶,嘴里客气道:“魏叔跟老泰山情同手足,都是一家人快快免礼。”

魏海站起身,满脸焦急的说:“大姑爷,大事不好了,三小姐失踪两个多月了。老爷跟大小姐派了人满京城去找,都没找到三小姐的踪迹。”

听到徐妙锦又失踪了,朱樉整个人直接愣在了原地。上次老丈人跟他说徐妙锦失踪,后来通过李景隆的人脉得知。这小妮子是跑到了邓镇府上,跟好闺蜜邓星彩住了一个月。

结果现在又失踪了,朱樉愣神了片刻,才问道:“这小丫头怎么又失踪了?”

魏海回答:“上次三小姐离家出走才回来没多久,就跟老爷大吵了一架。等老爷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发现三小姐不见了踪影。老爷以为她肯定是去苏州的尼姑庵散心,就没当成一回事。结果半个月后,老爷派人去找静安师太,才发现三小姐根本就没有去慈云庵。”

慈云庵的住持静安师太是徐妙锦的师傅,因为徐妙锦小时候身子骨柔弱,经常会生病。老丈人徐达常年在外征战,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

于是徐达就将徐妙锦寄养在了尼姑庵里,自小在外边长大的徐妙锦自然受不了徐府的规矩,三天两头就和老丈人吵起来这事,朱樉作为姐夫当然是知道的。

不过他更好奇的是父女俩吵架的原因,“魏叔,你知道为啥三丫头会跟老泰山吵起来吗?”

魏海做梦都没想到都火烧房梁了,自家的大姑爷居然关心的是八卦。魏海苦着脸说道:“这不是三小姐过两年就要到了婚配的年纪吗?三小姐天天在外面跑,成天都不着家。老爷一想到这事就着急上火,训了三小姐几句。三小姐一听不让她干布庄的大掌柜了,深更半夜起来收拾了东西,一个人偷偷跑掉了。”

因为朝廷颁布了海禁的严令,所以走私丝绸、茶叶、瓷器要用绣云